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一抹亮色。
10日,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谈2021年1-7月我国外贸运行情况时表示,外贸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外贸新业态持续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带动汽车出口增长。1-7月,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02.5%,增速创历史同期新高,拉高整体出口增速0.6个百分点”。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出海仍处于起步阶段。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由乘用车出口拉动,客车等细分领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相对疲软。在出口方向上,由于印度、孟加拉国等国新冠肺炎疫情复燃,我国新能源汽车对南亚市场出口相对放缓,欧洲成主要出口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成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我国新能源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出口的“主力军”是在我国本土生产的特斯拉,这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全面打开海外市场尚需时日。“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如想打破出口束缚,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产能合作。”他称。
专家:现阶段是打破现有市场格局的最佳契机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6月,我国对外出口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分别为153008辆、20304辆和1882辆。
从主要出口市场来看,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6月,我国新能源车出口主要增量是欧洲市场,对欧洲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6万台,西欧、北欧、中欧等细分市场均表现优异。
从细分汽车品牌来看,乘联会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 月,特斯拉中国出口24347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4407辆,比亚迪出口781辆,奇瑞汽车出口120辆,其他车企新能源车出口也正蓄势待发。
崔东树认为,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较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较高,汽车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上述因素拉动了我国对欧新能源汽车出口。
“此前,我国汽车出口表现稍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将出口市场定在了巴西、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汽车市场受政策和经济环境干扰较大。目前,一些车企强化出海战略,加大对发达国家市场进入举措,我国新能源汽车进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崔东树进一步表示。
海通证券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李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市场之所以能拉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在蓬勃发展;其二,欧美传统汽车品牌(如BBA品牌)及传统汽车产业链(如博世集团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转型困难,这给了外来品牌进入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机会。
市场研究机构EV sales的数据表示,目前欧洲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3.80%。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欧盟纯电动汽车新车注册量在其新车总注册量中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5%升至7.5%。
李轩认为,传统汽车市场长时间被欧美日韩品牌占领,这些品牌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构建了一定程度的壁垒,但在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过程中,这些企业明显被既有利益链拖累。
“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初具规模,度过了生存考验,也建立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欧美等国家与地区对于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链的政策日趋明朗,这意味着现阶段是打破现有市场格局的最佳契机。”李轩表示。
美国市场将成为另外一个增长点?
崔东树也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仍有望继续增长,欧美政府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是一个重要原因。
白宫5日称,美国总统拜登将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希望到2030年,美国50%的新车销售将是电动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三种类型。
崔东树表示,这意味着在发达国家市场,除欧洲地区外,美国市场将成为另外一个增长点。如果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能够在这一绿色浪潮中找准自身地位,有望进一步突破国际市场。
不过,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金额均有所增长,但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在欧美市场的市占率仍有所不足。
市场研究机构Marklines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前十的汽车品牌分别为大众、宝马、奔驰、特斯拉、沃尔沃、雷诺、标致、起亚、奥迪和现代,上述十大品牌总共市占率约为七成。在美国市场,特斯拉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较大领先优势,市占率约占五成。
杨成玉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欧美市占率不高的原因在于:首先,欧美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环保标准严苛,部分品牌较难取得准入许可证;其次,欧美对汽车电池的进口管制严格;再次,欧美消费者更为看重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我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在欧美地区知名度较低。
“同时,其他因素也制约了新能源产品的出口。比如,汽车电池体积小、附加值高且运输时效性强,本来非常适合通过铁路运输,但这并非我国电池厂商运输方式的首选。”他称。
杨成玉表示,打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束缚,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产能合作。比如,近期远景科技在法国建立超级电池工厂,向雷诺提供动力电池;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开始量产电池。相比以往大规模赴欧收购,这种方式有利于更深地嵌入产业链中,有利于中欧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