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消息宣布,到完成注册并正式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仅用了1天时间。
但回顾北交所最初的“起点”,却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
从2001年中国证券业协会建立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老三板”诞生,到2006年中关村试点启动,再到2013年扩容至全国,“新三板”形成,最后到2021年9月3日北交所注册成立,上市、交易等各项制度规则出炉,这期间都经历了反复考验。
许多市场建设者来了又走,许多市场参与者纠结去留,不过最终,仍有一群人选择坚守,终于等到了北交所。
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公司副总经理王昭凭就是其中一员,他曾负责场外市场业务多年,且从未离开,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三板“老人”。
截至目前,申万宏源累计共督导新三板挂牌企业607家,在新三板市场居首位。
艰难度过低谷期
第一财经: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参与三板市场的?
王昭凭:我2009年进入当时的申银万国,做三板业务。当时业务量非常少,一年就挂牌几个项目,整个部门也才20多个人。
当时选这个业务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这是新兴业务,二是从服务群体来讲,中小企业这个群体是最多的。虽然短期可能量不太大,但2012年增加上海张江、天津滨海、武汉东湖三个园区之后,可以看到发展还是很快的。之后慢慢向全国铺开。
201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后,新三板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的定位明确。这是一个里程碑。
当时看到行业发展非常快,成就感还是蛮强的,至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第一财经:当时想到过有一天北交所会成立吗?
王昭凭:其实在2015年,市场比较火爆的时候,关于设立北交所的预期就比较强烈。但后来因为股市异常波动,新三板本身也因为发展太快产生了很多后遗症,关于设立北交所就暂时没有动静了。
到新三板挂牌公司过1万家时,我们当时预计北交所会出来,但监管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
第一财经:2015年之前,新三板主办券商经历了一段“高光时刻”,但此后,很多人都离开了。你想过放弃吗?
王昭凭:新三板扩容之后发展很快,从1000家到3000家,很快到5000多家。但2017年到2019年,经历了三年低谷期。
在“大干快上”的那几年也留下了一些隐患,当时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新三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初心。大家都冲进去,鱼龙混杂,泥沙俱下。2017年、2018年的时候,大家一直在反思。
当时我们从业人员是比较难受的。因为没什么业务,还一定要想办法去转型,完成考核,考虑怎么保住团队和核心骨干,对我们来讲比较有压力。好在公司对服务中小企业是作为战略高度在投入,对我们的业务坚定支持。
这一次北交所设立,明确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特别是突出专精特新,我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终于在国家战略面前,找回了初心,这是令人欣慰的。
第一财经:低谷期你是怎么“活下来”的?
王昭凭:当时能做的不多,主要是两个措施。一是低谷期新三板市场新增企业减少,对券商而言就是存量竞争,比如有的券商放弃了,我们就要去争取这些优质项目。
另一个是我们把业务向两端拓展,在前端为一些没有挂牌意愿但有规范性需求的优质中小企业做一些其他服务,比如融资、税务筹划、股权激励,找到新的业务口;在后端,我们开始尝试和保荐团队合作保荐业务,比如想要去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客户,我们参与去做。
不过,我还是比较坚信这个市场会迎来再一次的春天。
第一财经:新三板2019年11月启动了深化改革,2020年7月底精选层开市交易,这对你有什么影响?
王昭凭:这两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比较忙。传统推荐挂牌其实没有多少新增业务量,主要是忙着将新三板优质企业保荐至精选层。
另一个明显感受就是大家信心比较足。看到公开发行、连续竞价、投资门槛降低等有了阶段性的落实,同事们对业务的信心恢复到了比较正常的状态。
等到北交所
第一财经:你预计北交所揭牌开市,最早什么时候能成行?
王昭凭:我觉得年内差不多能交易。现在监管部门对规则框架、内部衔接都非常熟悉,只是需要后面走程序。我觉得可能会早于大家的预期。
第一财经:从北交所的制度框架来看,你觉得这一次,“中国的纳斯达克”真的诞生了吗?
王昭凭:我认为可以这么说。之前很多人说新三板是纳斯达克,但因为缺少“上市”这个上层建筑,它只有纳斯达克的下层基础。现在北交所把这一块补上了。
北交所成立之后,好几个客户跟我联系。我们很多原来摘牌的客户积极性很高,有些优秀的客户在考虑回来。
其实在精选层设立之后,新增挂牌企业并没有明显增多。但北交所设立之后,预计增量市场会打开,会出现申请挂牌企业的大幅上升。
第一财经:新三板发展过程中,大家经历过观望、期待、兴奋,以及怀疑、失望、回归沉静。这一次,你觉得会怎样?
王昭凭:这次大家预期会更高。在我看来,北交所成立,意味着国家将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放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推进。
对从业者而言,我们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能够真正帮助一些有技术含量的企业,找到合适的资金,促进它们快速发展。
第一财经:北交所成立后,当前有上市计划的企业,是否会改变它们的节奏或者步调?你认为哪些企业应该为北交所专门“留步”?
王昭凭:肯定会改变很多企业的上市节奏。
在细分领域有技术含量、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够不上科创板硬科技属性,又达不到创业板盈利能力的那些企业,估计会重点考虑北交所。
第一财经:北交所设立之后,是否会改变券商行业当前的格局?是否意味着中小券商将面临更大机会?
王昭凭:我个人判断,随着北交所成立,从战略上讲,应该很多原来放弃新三板市场的中大型券商,可能会重新布局,重新投入这块市场。所以,竞争格局包括排名,可能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这个市场现在形成的竞争格局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许多中小券商“弯道超车”,它们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布局新三板业务,这是一种战略投入,一个有远见的行动;另一方面,这也和一些头部券商的主动放弃有关。
但是,北交所成立之后,对券商而言,长远比拼的还是投入力度。现在排名靠前的不一定能一直保持,包括我们申万也一样,最终排名还是看大家在北交所的持续投入和深耕程度。
预期投资者门槛降低
第一财经:与沪深交易所相比,北交所将是建立在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之上的交易所,天然就有五六千家企业库。你认为,这是不是北交所的独特优势?
王昭凭:我认为只能说有一定先发优势,但不是绝对优势。储备库里的企业最终选择科创板、创业板还是选择北交所,还是要看各个市场是否与企业定位、需求相匹配。
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无非六个方面:一是排队时间,二是审核要求,三是行业包容度,四是交易所服务态度,五是交易活跃度,六是估值水平。
第一财经:交易活跃度是困扰新三板市场多年的问题。你预计北交所投资者门槛会降低吗?
王昭凭:目前证监会相关新闻中提到了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但尚未明确具体调整到什么位置,我估计比较可能是降到30万或者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