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专访穆迪分析首席经济学家赞迪:这些风险或成美联储“减码”路上的绊脚石

时间:2021-09-23 10:44:05 | 来源:第一财经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 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Mark Zandi)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预计美联储将于11月2日~3日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正式宣布并实施缩减资产购买计划。

赞迪认为,为避免重演2013年的“缩减恐慌”,本届美联储给投资者提供足够多的余量来消化“减码”消息。他同时警告称,德尔塔变种病毒蔓延和华盛顿政策的不确定性恐成美联储减码计划上最大的绊脚石。

第一财经:你认为美联储为何选择在此次会议上预告减码而非正式启动减码?

马克·赞迪:美联储此举是为了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2013年,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度暗示缩减量化宽松规模时,一度引发金融市场巨震——美债收益率飙涨、美股重挫。本届美联储显然不希望此事重演,因此给足市场和投资者“余量”来消化此事。目前看来,市场反应较好,近期的美股波动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无关。

此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有一点做得非常明智,他将美联储的减码和加息计划,做了清晰的切割。鲍威尔清楚表明,两者不存在关联。此举亦令市场安心。

第一财经:哪些风险可能成为美联储“减码”路上的绊脚石?

马克·赞迪:首先,若美国9月非农数据再度因德尔塔变种病毒而出现大幅下降,或令美联储暂缓减码。

此外,则是华盛顿政策的不确定性,美国国会需在10月1日新财年启动前就预算达成一致;其次,在债务上限生效后,美国财政部无法继续举债来履行各类还款义务,若国会无法上调债务上限,美国债务违约风险逼近;再者,国会仍需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支出提案细节进行讨论。各项议题扎堆,不确定性丛生,若国会无法在截止期限前就上述议题达成协议,后续产生的问题恐打乱美联储的减码计划。

第一财经:一旦风险成真,也将严重打击美国金融市场和消费者信心。

马克·赞迪:是的。特别是目前的美股市场、房地产市场和虚拟货币市场等估值均有所偏高,部分市场甚至已处在投机边缘。在此情况下,任何一些细小变故都会对全球金融和资本市场产生影响,拖累消费者和商业信心,从而影响经济复苏,令美联储暂缓减码步伐。

总的来说,我预计国会最终将就上述议题达成协议,避免发生债务违约和政府关门。但未来的3至4周,伴随华盛顿的博弈和对垒加剧,美股将经历震荡。

过去两周美股表现较为疲软,一旦美股较高位滑落10%~15%,恐令美联储暂缓减码计划。

第一财经:您如何预期美国就业市场复苏形势?

马克·赞迪:虽然不同月份的就业新增呈现高低起伏,但整体就业市场复苏态势稳固。目前,美国有1100万个职位空缺,远高于疫情前水平的650万。伴随疫情形势逐步好转,人们重新回到就业市场,上述职位空缺将被填补。

我预计,未来18个月内,美国平均月新增就业在50万左右。到2023年初,有望复苏至充分就业,彼时通胀率有望降至2.5%。

第一财经:那时,是否意味美联储将开始加息?

马克·赞迪:我预计,美联储有望在2023年1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加息。

第一财经:美国就业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马克·赞迪:首先,目前美国失业率5.2%,仍处于较高水平。在较好的经济环境下,失业率应当回落至3.5%左右。其次,疫情发生后,大量劳动力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身体因素,或是需要在家照看老人小孩等的原因,至今尚未回归劳动力市场。因此,我们需要让更多人重新就业。

另一方面,疫情导致“婴儿潮”一代人群(1946年至1964年出生人口)决定退休,永久性地退出就业市场。与此同时,疫情导致移民人口骤降。对于美国这样依赖移民人口作为劳动力补充的国家而言,这意味着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下去。

第一财经:变种病毒的出现和蔓延恐将持续拖累就业市场和经济的复苏?

马克·赞迪:确实,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接种工作呈现极高的不均衡性,导致疫情此起彼伏,很难获得有效控制。目前看来,货币和财政政策制定者预计,每一轮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力度有望将逐渐递减。也许1年,也许3年,实体经济终将逐渐走出疫情的阴影。

第一财经:与此同时,疫情延宕或已“永久”改变我们的生活,并对部分行业的经济复苏产生影响。

马克·赞迪:确实。以休闲和酒店业为例,许多地区的国内旅游业已在很大程度上获得恢复。相比之下,国际旅游的复苏要缓慢得多,或许要等到明年。而全球范围内的商务旅行仍将大幅下降,且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很难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并将影响相关行业的复苏。

技术赋能下,远程办公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被保留。通勤需求减少后,更多的民众会选择从大城市搬至郊区生活,大城市的经济将面临更多挑战。

第一财经:这是否将重新定义“完全就业”?

马克·赞迪:换个角度而言,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将被重新激发。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将不再是纽约的劳动力市场或旧金山的劳动力市场,而是全球性的劳动力市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