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肉类消费偏好渐变,牛魔王抢了猪八戒的风头

时间:2021-09-24 10:44:44 | 来源:第一财经

中秋刚过、国庆佳节又将来临,节日消费拉动了牛肉销量增长。

在各地的生鲜超市中,牛肉量价齐升,进口牛肉受到欢迎;养殖企业的活体肉牛价格逐步攀升,也达到了近5年的高位。一直以来,国内外牛肉呈现价格倒挂,近期牛肉进口量受到影响,预计在年底前牛肉价格仍持上涨态势。

进口有变化:美牛、澳牛不再“牛”

即便是2020年全球暴发新冠疫情,也并未冲淡中国人对牛肉的偏好。这一年,中国的牛肉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

牛肉进口源于需求,当然,价格倒挂是更重要的原因,而且这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现象。以国内销量较好的牛腩肉为例,目前国产全国平均价格在每斤50元,进口的每斤35-40元。

国家肉牛改良中心饲养的秦川牛。新华社资料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解释称,一是国内牛养殖成本高,推高国产牛肉成本。在国际上,主要肉牛养殖国家,比如美国、巴西、阿根廷等,拥有大片牧场,加上谷物饲料生产成本低,肉牛养殖成本较国内低至少一半,较低的牛肉进口成本,最终构成国产牛肉价格高于进口牛肉。

二是国内消费偏爱吃鲜牛肉,进口牛肉主要用于餐饮业,餐饮店对成本控制较高,鲜牛肉主要用于家庭及较高端餐饮,相对可接受较高价格。这也是中国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推动肉类消费稳定升级的结果。

今年9月初,巴西之所以暂停向中国出口牛肉,源于2015年该国与中国签署的牛肉双边协议。该协议规定,当出现疯牛病风险时,暂停出口机制将自动启动,中国将对相关问题进行评估,而后决定何时解禁。

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内肉类消费需求升级,对牛羊肉的需求逐年快速增长,而国内产量增长缓慢、养殖成本高,刺激大量进口。尤其是2019年下半年国内猪肉价格飙升,肉类供应缺口大,随着近两年加强打击走私,牛肉正关进口量激增。

旺盛的需求推动着牛肉进口量增加,仅用三年时间,进口量就实现了翻番。

2018年,中国进口牛肉103.9万吨,首次超过100万吨。这一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导致生猪产能大幅下跌。随后,作为替代产品的牛羊肉消费量大涨,进口增加。2019年,牛肉进口量达到165.9万吨,同比增长近60%;2020年,中国进口牛肉211.83万吨,同比增加27.65%。

对比这些年的进口格局,最大的变化是巴西、阿根廷牛肉进口占比迅速上升,挤占了原本属于美国、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

在2020年中国的牛肉进口格局中,巴西以74万吨,占34.9%;阿根廷以43.8万吨,占20.7%。“南美双雄”占进口牛肉的比例,超过55%,占据主导地位。此外,美国以26.5万吨,占12.5%;澳大利亚以23.8万吨,占11.2%。

林国发称,过去美国牛肉的市场占比一家独大,如今中美牛肉进出口贸易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此外,随着中澳贸易关系的变化,澳大利亚牛肉的市场占比也迅速下降。

与此同时,南美地区由于养殖成本低,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很快就占领了这部分市场缺口。

在阿根廷埃斯科瓦尔,工作人员展示跨境电商平台潘帕市场向中国出口的牛肉。新华社资料

不过,由于疫情影响了原料供应、人力成本以及通胀加持,美洲国家自身也出现了“肉荒”。今年8月31日,“南美双雄”中的阿根廷为稳定国内肉价,将牛肉出口禁令延期至10月31日。这意味着,巴西作为中国最大的牛肉进口来源国,一旦因为疯牛病而无法出口牛肉,将影响中国的牛肉进口格局。

肉类进口背后的惊心动魄

除了牛肉进口,2020年,中国的猪肉、禽肉进口量也同步创下历史新高。

在猪肉的进口格局中,欧盟、美国、巴西位居前三。其中,欧盟中的西班牙,连续三年稳坐中国第一大猪肉进口来源国交椅。2020年,中国从西班牙进口猪肉93.3万吨,占猪肉进口总量的21.7%。

在禽肉的进口格局中,巴西、美国是最主要的国家,此外还包括乌拉圭、智利、阿根廷。2020年,中国禽肉进口量直接从2019年78万吨跃升至153万吨;其中,巴西为69万吨,占比45%。

尤为抢眼的是美国,2016~2019年连续四年正关禽肉进口量不足100吨,到了2020年,直接飙升至41万吨,涨幅接近4100倍。之所以涨幅剧烈,缘于2020年中国宣布解除此前对美国禽肉进口的限制。

林国发也认为,近些年,中国严厉打击走私行为,一些灰色进口链条无法延续,只能转为正关进口,这也是肉类进口报复性增长的原因之一。

牛肉面也是全国各地受欢迎的中式快餐之一。新华社资料

今年以来,中国肉类消费市场呈现“猪价跌、牛肉涨”的态势。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第37周(9月10日~9月18日),牛肉76.58元/公斤,同比上涨2.6%。然而,猪肉20.08元/公斤,同比下跌58.3%。

一涨一跌背后,折射出牛、猪这两大肉类产品不同的发展现状。

从2019年以来肉类进口量的激增,也使得肉类贸易商赚得钵满盆满。广州的一位贸易商张大明(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暴发非洲猪瘟这三年来,猪肉进口形势如同过山车,卡点不准就面临赔本。

他说,2019年初,进口猪肉15000元/吨,如果囤货到当年9月~10月,就能卖到48000元/吨。再去掉20%的保证金,相当于一柜(集装箱柜,约25吨)猪肉能够盈利近80万元。对于中小型肉类贸易商来说,可以轻松获利千万,可谓“躺赢”。由此到了2019年四季度,来自中国的肉类贸易商不计成本进口猪肉,然而随着政府调控再加上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国内需求跳水、冻肉价格一度腰斩,出现很多进口违约的情况。

待到2020年3~4月,再次出现非常好的进口机会。尽管进入9月后,进口成本偏高,但也能顺利传导,获得合理利润。

形势悄然发生变化是在2020年底。由于去年底和今年初非洲猪瘟疫情又起,疫情防控压力较大。受部分机构炒作影响,对后期猪价过于乐观,从而出现严重误判。2021年以来,猪价暴跌,过去两年景气的猪肉,一下子成了烫手山芋,导致贸易商损失惨重。

张大明也经历了从浮盈千万元到亏损500万元抛货的过山车。

张大明表示,2020年底,自己预订了100柜的进口猪肉,到2021年2月,浮盈近千万元。由于国内市场对未来猪价持续乐观,贸易商不愿降价,价格一直顶到4月。然而,由于国内养殖户大比例超高体重压栏,国内猪肉供应暴增,进入4月下旬,猪价加速下跌,最终在6月初跌至12元/公斤,较1月中下旬跌去2/3;进口冻肉价格也随之暴跌。

还好张大明反应迅速。4月猪价下行时,他看形势不对,不得不忍痛抛货,结果账户上也从浮盈近千万变成亏损500万元,这还算是及时止损——如果持有到5月或6月再抛售,亏损将超过千万元。

底部震荡的猪价,导致猪肉进口量也相应减少。自6月以来,来自中国的买单明显下降。这些影响在8月到港量中逐步体现,部分贸易商在第二季度因为到港猪肉亏损惨重,导致资金链吃紧,这也客观上限制了后期进口。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前期高价进口猪肉的贸易商来说,如今是库存高企,深度亏损。预计随着下半年猪肉进口量锐减,2021年全年猪肉进口量也会相应减少,较2020年下降10%,进口量400万吨左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