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跨国医疗科技巨头相约进博会:中国市场为何依然值得投资?

时间:2021-11-04 19:45:28 | 来源:第一财经

进博会一直是跨国药企和医疗器械巨头展示其全球研发实力的重要场所。随着中国人对健康医疗需求的不断提升,中国医疗市场孕育了巨大的商机。将技术领先的原创药物和创新医疗器械引进中国市场,也能满足中国大量未被满足的患者临床需求。

今年的进博会是医疗器械大规模集采后巨头厂商的首次聚集。带量采购对于任何企业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如何适应中国集采的政策,寻求新的业务增长模式,是它们对中国市场进行下一阶段投资布局前亟待考虑的问题。

大规模集采后再聚首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未被满足的需求是很大的,这一点总部也很清楚,他们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一家跨国医疗器械巨头中国战略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该公司将在今年进博会上展出一款使用全新材料制造的医疗器械产品。上述人士同时称,“现在关键是我们如何制定出一套新的发展战略,来渡过目前的困难时期。”

受到最新一轮骨科器械集采的影响,包括史赛克、强生、捷迈邦美和施乐辉在内的跨国巨头的产品都面临降价压力。在人工关节国家集采中,价格整体降幅达到80%,髋关节的价格从三万多元降到了几千元。

外资企业高管普遍认为,政府集采行为符合逻辑。“标准化的产品可以通过大批量的集中采购去除中间商的水分,使价格更加透明,同时也将迫使厂商不断通过创新提升服务。”全球骨科龙头企业捷迈邦美中国总裁李永明在近期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

他认为,带量采购有助于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产品降价可以促进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在基层患者中渗透率提升。根据第七届中国髋关节外科学术大会数据,2018年中国髋、膝关节手术量分别为44万和26万台,植入渗透率远低于美国同期的水平,髋关节植入渗透率约为美国的1/5,膝关节渗透率仅为美国的1/12。

“虽然很幸运的是,捷迈邦美投标的所有产品都在集采中中标了,但我们也承认,集采导致的价格下降对于任何公司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在很多方面做出改变和调整。”李永明说道,“比如采用本土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设计出适应于中国的产品,以应对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并支撑未来业务的长期发展。”

引入进口新技术 加大本土化

“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中国骨科行业还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李永明说道,“我们在中国已经拥有三个工厂和自己的研发中心,立足于在中国进行研发。”

他透露,捷迈邦美在中国投资方向主要包括,继续向中国引入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大投入扩大在中国产品的本土化,与国内企业和国内医生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以及开展新的业务形态和发展新的产品领域,继续加大创新力度。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的医疗器械产品总是被认为是低端和低附加值的,但这种观念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提升已经发生转变。集采也推动了跨国巨头在中国本土化生产制造的进程。

史赛克中国区一位高管在近期的一场医疗创新峰会上表示:“现在国内最顶尖的专家已经开始接受国产产品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这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成功的标志之一。”他表示,国产医疗器械公司也有非常创新的产品。

目前主导全球骨科医疗器械市场的几大巨头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例如施乐辉的创立要追溯到165年前,捷迈邦美也拥有近百年历史。“这些企业经历百年发展仍然屹立不倒,它们对于技术和产品的追求一定是极致的。”一位跨国医疗器械公司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它们任何的投资决策也一定是非常谨慎的。”

相比之下,中国医疗器械厂商近20年才开始迅速崛起,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热潮助长了它们的发展,中国厂商也开始走向海外,不仅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得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并重金从跨国公司揽获大量的人才,这也加剧了跨国企业与本土公司人才的竞争。

一位十年前从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公司加入本土医疗科技企业的研发管理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际头部医疗科技公司培养了顶尖的优秀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人才,他们拥有全球视野格局和规划实施能力,与跨国巨头相比,国内厂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内医疗科技公司的挑战在于,创始人大多数是工程师,往往因对技术的过度痴迷而更多地从技术层面做决策,结合科学层面的决策很少,而医疗器械的研发是技术和科学的有机结合,科学层面特别是医学科学的决策对方向的选择更具有前瞻性。”上述人士说道,“这需要长期的培养来转变思维,训练他们的全球观以及科学观参与到全球布局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