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疫苗研发历程来看,我们离基础科学研究的距离很近。”11月6日,在第四届虹桥国际健康科技创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通过视频演讲表示,目前,已有7款国产疫苗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包括5款灭活疫苗、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1款重组亚单位疫苗,我国已处于全球第一梯队的水平。
回顾我国新冠疫苗研发初期,高福说,团队在2020年1月3日获得样本后的4天内就分离出了新冠活病毒,有了活病毒就可以着手进行疫苗研发。“当时,我们将国家疾控中心的三级实验室改造成生产车间,与科兴、中生、北生等企业一起联合攻关;这也为灭活疫苗的研发成果抢占了3个多月的时间。”
之后,高福在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联合发布的论文中指出了2个关键数据,即该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为14天、及通过飞沫传播。“为此,我们也推导出3种防控方式,这也带动了口罩等物资的大量生产。产业的催生都是基于科学发现。”
根据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副总裁张云涛给出的数据,截至2021年10月底,全球研发的新冠疫苗共有332款,进入临床研究的有128个。其中,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团队共有100多家,24个进入临床研究,9个进入三期临床研究,7个获紧急使用,4个附条件上市,2个获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授权,纳入全球“紧急使用清单”。
“当输入病例引起的社区传播成为常态化时,要更加科学、精准地进行压制,而这一定是通过强基层来实现的。”高福强调,还要注意到近期有一种类似“信息流行病”在蔓延,比如“疫苗不能打”等信息病毒,这需要我们在信息宣传、科普上要做大量工作。
下一步,新冠等疾病的疫苗研发如何发展?高福称,以mRNA疫苗为例,这一技术对全球的生物医学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作用,未来在肿瘤预防、代谢性疾病治疗,罕见病及遗传病等诊疗上都提供了巨大机会。“对于国内其他传染病疫苗的研发,我国在牛瘟、天花疫苗上已经较为成熟了,但在艾滋病、结核病等领域的疫苗研发能力还有待加强。”
高福还呼吁,全球共享疫苗应该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这要确保所有国家都能获得和大规模使用疫苗,团结一致对付新冠大流行,防止该病毒在全世界传播。要为科学投资,尤其是微生物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