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车企们纷纷展现各自新能源汽车产品以及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布局。车企之外,包括BAT、华为等企业也均在智慧交通、智能汽车方面进行技术投入。
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施雪松表示,我国交通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着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诞生了新网络、新需求、新融合、新方式。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过去我国的自动驾驶行业要看谷歌怎么做,但是今天智慧交通这件事情,已经没有参考物了。”
行业密集布局
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邮路里程)。完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施雪松表示,要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与交通运输感知全覆盖的目标,交通行业就需要建成一个跑在云上的底座,在最底层的云之上,是可用计算或支持实时计算的数据库,数据库之上还需布局智慧地图。另外面向交通的场景还需在底座之上设立多项AI能力与大数据能力,“用地图构建空间关系,再将各种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放上去,建立与时间的关系,就变成可计算时空,”施雪松称。
行业趋势之下,科技企业纷纷布局。包括构建基于智慧显示硬件的视频云联解决方案的华为、在阿里云的基础上研发“阿里云智能·全域交通解决方案”的阿里、从Apollo自动驾驶切入智慧交通的百度、通过投资轻舟智航聚焦打造自动驾驶生产工厂的字节跳动等。
面对行业竞争与后发之势,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和出行总裁钟翔平表示,一方面腾讯未将智慧出行看做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市场足够大,还有大量的需求有待去找到最佳解决办法。其次,行业数字化转型还处在很关键的攻坚阶段,在意识与动力等方面已经完成了鲜明的转变,交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与动作都在加速,汽车产业也是在快速进化,因为是一个极好的弯道超车的百年机遇。通过电动化与智能化快速追求全球领先。
对于腾讯来说,钟翔平表示,未来会随着通讯技术和云服务的提升,着重在图、云、码这几个方面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能力。通过数字孪生的技术在各个行业发挥作用,如在交通领域构建交通操作系统,去实现交通各个场景的物联打通,且可以让之上更多的应用和服务更加开放地创新和应用。
交通智能化是条长征路
智慧交通是一项错综复杂的技术堡垒,钟翔平表示,在数据的底座基础上,如何对大数据精准计算和分析,并做出高效的判断和决策,这是数字技术能够为交通带来实际价值的关键。未来各个交通系统和环节都要全面上云,接入统一云端的、开放的平台,做到交通态势感知在一张网上进行,而交通全网管理也是一张网完成。
过去,施雪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产业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时大多参考谷歌,但现在做智慧交通产业,已经没有目标参考物了。因为中国智慧交通发展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西方国家,因为中国人口密度太大,对交通运力的需求远高于西方国家,且本身对交通秩序的管控与驾驶机动车的文化尚没有很成熟,因此中国的交通状况可能是全世界最复杂的,要解决最复杂的问题就没有参考。
而多项技术辅助之中,施雪松认为最难的是如何做到精确还原交通状况,再进行仿真与推理,也就是做到实时孪生。所谓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施雪松称,腾讯的实时数字孪生具备可计算、低延迟和全场景等特征,可以打通云边端,贯穿感知、计算、仿真推演到控制的全链路体系。腾讯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将实时城市交通还原成平行的数字世界,从而构建出集感知、调度、管理、应急、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孪生服务平台。
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理事长王笑京表示在推进智慧交通落地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交通是一项完整的社会生态系统,不是一两项高科技就能使它发生革命性变化;推进交通智能华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宽的视野,要充分考虑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避免做出大跃进式的安排。
最后,王笑京称代表交通运输界对路测通信提出问题——未来智能车辆和自动驾驶所需要的无线通信系统应该由谁来建设?是路方还是通信运营商?王笑京表示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因为不讨论清楚谁投资、谁有收益的问题,这个系统未来是不可持续的。
王笑京表示,对于自动驾驶还是要理性看待,这毕竟是未来的方向。但它的路是一个长征,而且我们不知道它的终点在何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需要既关注未来,更关注能为最终用户带来什么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