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黄奇帆:预计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将增至8亿

时间:2021-12-04 19:44:25 | 来源:第一财经

IFF学术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表示,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预计到2035年,现在4亿中等收入群体会增加到8亿,6亿的低收入群体会减半,内需消费的能力将大大提高,内循环的第一动力将更加强劲,促进中国经济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

12月4日,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上,黄奇帆表示,目前,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2%左右,这个比例是比较低的,未来要形成以消费为主体的需求格局,必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在今后内循环为主、共同富裕的政策推动下,劳动力收入占GDP的比重会进一步提升,预计2030年可能上升到50%。

“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内卷’、‘躺平’,而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是要形成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黄奇帆认为,新发展格局中以内循环为主,至少意味着未来经济运行将会有几个新特征。

首先是工业体系将变得更具韧性、更有质量效益和更加安全。黄奇帆表示,虽然我国现有工业体系门类齐全,但实际上存在着几个问题:很多产品处于低端低质、高端高质的交手,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被“卡脖子”;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内分工不足,对细分市场的开放严重不足;能源资源部分粮食产品进口依赖度过高,总体成本居高不下,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在内循环条件下这些短板都会被一一弥补。”黄奇帆认为,通过扩链、补链、强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比如,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将形成一批空间下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节约高效、规模达万亿级的具有全球经济力的产业链集群。在这个过程中,头部企业要占据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同时,中小企业要致力于专精特新。

其次,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去年10月介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就是外贸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例,由过去的60%以上下降到目前30%多一点。经济增长越来越多依靠国内消费和投资。

黄奇帆表示,未来随着中等收入人群进一步增加,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过去靠国际市场外循环来拉动中国经济的格局,将逐步转变为由我国自身超大规模市场的多层次、多样性的消费牵引内循环、促进双循环的新格局,外贸依存度将逐步降到25%左右,经济运行将更多的依赖内循环和国内市场。

“转向内循环为主,不仅意味着要进一步打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的梗阻,形成更加畅通的经济循环,还要通过推进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和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着力点提升全要素生产力。外循环拉动下拼的是要素的投入程度,比如说劳动力和土地等足够便宜,外资就来了,内循环驱动下拼的是要素的配置效率,需要有深层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黄奇帆表示,这会是中国经济运行的第三个新特征。

科技创新方面,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总经费的比重首次超过6%,这一比例此前多年徘徊在5%左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将这一指标逐步提高到8%以上。黄奇帆认为,随着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的加快培育,单方面被人“卡脖子”的情况会有较大改变,同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也将加速形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