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央行宣布于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这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表示将适时降准,刚刚过去三天。
也就在这三天,市场上关于降准的讨论非常之多,也出现了货币将转向宽松的论调,特别是此次降准发生在美国缩减购债规模,甚至出现加息预期的市场氛围之下。很明显这一观点失之偏颇,央行在发布降准政策后的答记者问中披露,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将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此前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重申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的货币政策基调。
至于降准的目的,央行的回应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而降准释放资金的用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公开资料显示,本月15日将有9500亿元的MLF到期,为年内较高水平。
事实上,在美国等国际社会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之际开启全面降准,本质上是执行“以我为主”的宏观政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外经济面临不同的发展环境和影响因素,从“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定调,到强调“做好跨周期调节”,我国宏观政策始终坚持以经济运行面临的短期和中长期问题为导向,不盲目跟从。
比如,美国近期频频发出收紧货币政策的信息,根源是国内房价和物价的飙涨,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通胀率达到6.2%,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达到31年来最高水平。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10月CPI同比上涨仅1.5%,1至10月CPI比上年同期上涨更是只有0.7%。
换句话说,此次全面降准针对的是目前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众所周知,今年5月份以后,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明年上半年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稳增长成为重中之重。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亦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就企业层面而言,今年以来,由于上游原材料涨价对成本形成压力,叠加下游消费持续不振难以传导,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仍较困难。同时,近期中央对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领域的政策支持较多,不少涉及企业融资,也需要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当然,为使政策更具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后续监管层还应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而提升针对性和有效性,正是宏观政策的方向。今年以来,以煤炭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快速上涨,主要原因并非流动性问题,而且供需失衡,监管层采取了增产保供、限价等措施稳住了煤价。且保持战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减少对房地产和债务依赖等举措,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有自身特点,需要有针对性的宏观政策有效解决,确保稳增长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