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凌晨,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一百岁。
说起秦怡,人们总能想到她年轻时留在银幕上的各种质朴柔美的女性形象,以及晚年时沉淀出的雍容与典雅。周恩来总理称她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她的形象是女性趟过岁月长河所能呈现出的优雅范例。
秦怡的美跨越了一个世纪。但这种美,并不是人们谈论起当红女明星时那种夺目而外化的形容词,也不仅是针对一位女演员的演技、艺德的单纯赞扬。人们对秦怡的赞美,与她作为普通女性面对人生逆境的坚韧有关,也与她对电影艺术近乎偏执的热爱有关。就像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在谈到秦怡时曾说的:“她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角色,其中最成功的,是她严谨地塑造了自己的形象——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今年1月31日,秦怡百岁生日时,她的好友与晚辈牛犇、奚美娟、佟瑞欣前往拜访,给老艺术家过生日。
2019年,97岁的秦怡与奚美娟合作拍摄了导演黄兆函的微电影《守候》,在医院完成所有拍摄内容。奚美娟感叹,秦怡哪怕是全程坐在轮椅上演出,但专业上丝毫不含糊,无论是对台本的要求,对台词的斟酌,甚至剧中披肩上的别针装饰都精益求精。“那种为角色全力的付出,是她一辈子遵循的专业精神。”
佟瑞欣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秦怡自编自筹自演电影《青海湖畔》,他陪着年过九旬的老人登上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完成了一个多月的实景拍摄。剧中有一场戏,佟瑞欣掉入冰窟窿,秦怡在风雪交加中滚下雪山,救了他。对普通人来说尚有风险的动作,秦怡坚决不要替身,坚持自己完成表演,她说:“我是可以拍得下来的,我是站得动的。”
“人活着就是要工作,工作比不工作快乐。她就是这种信念,包括对电影的执着与热爱。就是这种心态,让她在93岁的时候做了这么一件了不起的、非凡的事情。”佟瑞欣说。
17岁从影,秦怡一直演到了97岁,演艺生涯长达80年。她去世的消息传来,圈内友人纷纷发文悼念。一位影迷用一句话评价她:“年龄与美丽可以共存,苦难与优雅可以和解。”
百年中国电影见证者
1922年,秦怡出生于上海,在十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她从小喜欢文艺,还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时,就登台参演话剧。
15岁时,日本占领上海,秦怡为革命离家前往武汉参加抗日宣传,后又跑到重庆,认识了导演史东山和应云卫,在应云卫执导的《大地回春》中饰演资本家女儿一角,由此走红,成为中华剧艺社的四大名旦之一。
1946年,秦怡回到上海,解放后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并担任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她此后塑造的诸多角色都让人那一代观众印象深刻,比如《母亲》中的主角、《女篮五号》中的林洁、《铁道游击队》中的芳林嫂、《林则徐》中的渔民阿宽嫂、电视剧《上海屋檐下》里的主角杨彩玉、电影《摩雅傣》中的姨莱汗,《雷雨》中的鲁侍萍等。
她既能出演一部剧的大女主,也不惜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承担一些不起眼的“跑龙套”角色,很多角色只有两三个镜头。
“当我用心演绎,哪怕‘跑龙套’的角色也能发出光彩,同样能感受到创作的愉快。”秦怡曾说,如果所有人都把自己视为影视剧中“重要的一部分”,那整部戏的质量必定能提高。
1997年,秦怡出版自传《跑龙套》,在书中自序写道:“我一生都在追求中,活得越老,追求越多。”
2015年,秦怡决定筹拍《青海湖畔》时,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任仲伦考虑到高龄老人去往高原拍摄的风险,曾反对过。他建议秦怡,不如就在棚里拍一部她个人的纪录电影,折射中国百年电影的发展史。但秦怡很倔强,“拍我有啥拍头,我要拍电影”。
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认为,秦怡是用一生在践行“活得越老,追求越多”这句话,她不能左右年龄的衰老,但一直在主宰自己的生活与命运,“只要活着就可以工作,工作比不工作要强。”
《青海湖畔》三个月的漫长拍摄期,佟瑞欣给秦怡拍了一部微电影纪录片,取名《非凡》——一位93岁的电影人,在高原上,用自己写的剧本,不需要任何替身,完成梦想中的电影。他认为,秦怡的美在于内心的坚强和韧性,“她就是我们的精神引领”。
秦怡说,“我是一个电影工作者,我是离不开电影的。”
2017年,她在95岁高龄出演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客串一位幽居深宫的老年婢女,演活了“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意境。在电影的幕后花絮中,她由众人搀扶着,一旦坐到摄影机前,顿时精神矍铄。从她的脸上,陈凯歌说,“依然能看到她当年的光彩照人”。
奚美娟认为,秦怡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的精神世界,都抵达了一种美的高度。在世俗人眼光中,人退休了就该颐养天年,但秦怡哪怕到了97岁也能演戏,依然坚持自己的专业性,“艺术是贯穿在她人生中的。哪怕在这么高龄的时候,一旦进入创作,她身上的专业性,还是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了。”
2019年,97岁的秦怡作为唯一的电影演员代表,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生命的力量
秦怡在40多部影视剧中诠释不同的角色,而她自己的人生,或许比所有角色都更坎坷而富于戏剧性。
她的第一段婚姻遭遇丈夫酗酒家暴,即便孩子出生也不能缓解夫妻矛盾,终以离婚收场。
1947年,25岁的秦怡与37岁的著名电影演员金焰结婚,郭沫若为证婚人,茅盾夫妇、丁聪和吴祖光都出席婚礼,一度成为当年轰动文艺圈的喜事。
但这段幸福的婚姻没能维持多久,就因金焰的重病而蒙上阴影,没过几年,儿子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一旦间歇性狂躁症发作,儿子会控制不住对母亲发脾气动手,她也必须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面对家中两个病人,最难的时候,她也被确诊肠癌。
1983年,在病榻上被折磨了20多年后,金焰去世。秦怡曾说,丈夫之后,她的后半生都是为儿子而活着。
2007年,59岁的儿子因病去世,85岁的秦怡突然失去寄托,甚至想过轻生。没人知道她最终依靠什么挺过了伤痛。吴祖光说:“秦怡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身处逆境而从不灰心丧志,能以极大的韧性迎接苦难,克服苦难。”
晚年的秦怡,不断在各个剧组奔走客串,从没有架子,没有前呼后拥的助理,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热爱表演的演员。她说,“由于时日无多,也就更加急急匆匆。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胸中永远跳动着我一颗追求艺术的赤诚之心,我仍然要以满腔激情去拥抱事业。”
秦怡曾在一次采访中笑谈,“我先后生过四次大病,开过七次刀,患过脂肪瘤、甲状腺瘤,摘除了胆囊,还得了肠癌、腔梗,但我并没有被病魔压倒,反而成功地降伏病魔。”
她甚至一直在撰写剧本《橘黄时节》,把自己人生中所遭遇的不幸都写进剧本,想要拍成电影。在看老电影时,她也常感叹,老电影里的那些导演、演员都不在人世,只留下她,“现在想起来,很怀念他们”。
秦怡在自传中曾写道:“我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出生成长,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和环境中,真有许许多多现在想来,还觉得心中怦怦不安的景象,是许多人在平安环境中难以经历的往事。”她选择用坚韧抚平创伤,用从容对抗困境。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峰在微博中写道:“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银幕上那些经典的形象,更是生命的力量。她经历两次不幸的婚姻,早早身患肠癌,四十多年如一日照顾在特殊年代遭受刺激而精神失常的儿子,依然光彩照人,风华绝代,精神气质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