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互联网医院让患者“躺自家床上享受贵宾服务”?医生这么说

时间:2022-05-11 13:44:25 | 来源:第一财经

新冠疫情催生了互联网医院的需求。由于封控等因素限制,一些症状较轻的患者或者是有配药需求的患者,越来越多地开始求助互联网医院。

5月10日晚间,第一财经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了解到,该院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正在加班加点,等待第二天上线“互联网医院2.0版”。

公立医院转型的“投名状”

“两年前的武汉疫情催生了互联网医院1.0版,此次上海疫情推动了互联网医院2.0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1.0版本是破除自家医院的围墙,2.0版本将会打通医院和医院的壁垒,实现数据共享。”

黄虹认为,互联网医疗将成为公立医院从传统单纯医疗机构向“医疗+健康大生态”转型的一个“投名状”。

据介绍,华山医院即将上线的互联网医院2.0版与此前版本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接入了卫健委的健康档案,这样华山医院的医生在网上给患者看病时,可以调取患者在其他公立医院的就诊记录;如果患者以前在华山医院就诊过,那么再到其他公立医院医院的互联网就诊时,也可以调取患者在华山医院的就诊资料。

第一财经从多名参与互联网医院诊疗的医生方面了解到,目前互联网医院初诊的效率很低,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患者要把过去的病史资料都拍成照片,一张张地上传网络,医生才能对其病情有个初步的了解,这个沟通的过程比较耗时。

“如果互联网医院可以绑定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那么医生就直接可以调取患者资料,而不用患者再一张张图片上传了。”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中国数字医疗服务市场预计将从2019年的232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73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中国数字医疗服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提供有线上预约、数字诊疗、电子处方、公共医保结算、配药及疾病管理服务。

医患都有“苦衷”

但中国医院的主力消费群体仍然是老年人,他们当中大部分人还是习惯去医院排队挂号,互联网医院离他们还比较遥远。张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疫情期间,他接诊的近一半的患者,都是家人帮助老年人进行线上问诊的。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虽然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在入口、展示页面等方面作出了不少人性化的改进,不过,没有微信账号的老年人,要享受互联网医院配药等服务仍有困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月10日发布的关于互联网医院的问答中写道:一个微信号仅可支持一张医保卡,建议为老人申请一个微信号,通过老人自己的微信号账户登录互联网医院进行医保电子凭证实名认证,即可进行互联网医疗。

一位88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之前试图给老父亲申请过微信绑定医保卡,但是因为孩子不在身边,老人有认知障碍,所以申请了他自己也不会弄,后来配药这些还是无法通过互联网医院来完成。”

一些年轻人也表示,互联网问诊对于初诊患者来说帮助不大。封控区的居民小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她最近感觉有些胸闷,就在互联网医院预约了医生问诊,但由于她过去并没有因胸闷就医过,医生只能通过自己的描述来判断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胸闷,建议还是前往线下医院做检查。

对此,张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不到医院,那么有些必要的检查开展不了,比如抽血就做不了,所以我们并不建议初诊患者到互联网医院来就医。作为医生,因为看不到病人,所以也不好判断病情。”

一位本月早些时候参加了互联网医院义诊的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有人说线上看病就是’躺在自己家里的床上,享受贵宾服务’,其实不是这样的,线上看病是非常耗时的事情,我看一个病人大概要半小时到45分钟,比面对面看病的时间要长很多,有时病人还不高兴,医生也很辛苦。”

此外,随着互联网医疗范围进一步拓展,数字透明化对医院管理和医护的“数字焦虑”也日益升高。对此,黄虹向第一财经记者坦言:“有期待就有困惑。互联网医疗诊疗范围的政策约束也会反复被讨论和重修,如何掌握互联网医疗这个工具,对医护、患者、管理部门都是很大的挑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