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桥水创始人达里欧和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抖音进行了一场线上对话。在动荡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投资领域出现了新的趋势。尤其是在中国,过去几年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逐渐消退,随之而来的是生物技术等硬科技的发展,对于资本而言,需要更快地适应技术领域的变化。
达利欧说道,科技变化以太快的速度发生,他向沈南鹏提出问题:“如何保持应对这些变化的能力?换言之,当你不了解一个新技术时,如何做出投资?如何在技术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遴选最好的技术?”
对此,沈南鹏回应道:“我们应该相信科技创新的潜力,比如新能源领域、合成生物学、生物科技等领域。在艰难时期,我们更要保持敏锐,保持信心继续投资,继续帮助创业者探索如何穿越障碍,帮助他们实现创造伟大企业的梦想。”
在回答达里欧关于如何在一个流动性变差的市场中保持流动性的问题时,沈南鹏表示:“在过去五年里,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大量的流动性,尤其在科技领域,企业估值变得越来越昂贵,竞争变得更激烈了。不过最近的6-9个月里,全球科技行业趋向平和。我们首次看到,投资者在实际投资私人企业时能得到更合理的估值。”
沈南鹏认为,科技公司自身的竞争因此变得更理性了,健康的竞争环境不仅有利于科技创新,而且有利于投资者。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近两年来,相对于传统的TMT行业,红杉资本明显加速了对生物技术领域的布局。例如去年7月,红杉资本领投合成生物技术公司恩和生物;今年1月,红杉资本领投了骨科医疗器械公司博志生物A轮融资;去年9月,红杉资本持股8.62%的AI医疗企业数坤科技在香港上市。
近年来,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创始人都开始对生命科学领域展示出兴趣,无论是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还是美团创始人王兴,都开始研究生命科学方面相关的知识,沈南鹏也频繁与科学家和医生交流,尤其是在信息科技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点,投资人看到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生物技术与信息数字化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企业也迎来新的投资机遇和挑战。毕马威管理咨询生命科学领域主管合伙人黄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生物科技领域而言,无论是医药行业,还是医疗器械行业,都在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需要结合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信息技术。”
在近期毕马威评选的50家创新中国生物科技参选企业中,涵盖了细胞治疗、基因编辑、抗体偶联小分子药物、纳米抗体平台,融合蛋白,siRNA药物等。“2021年涌现出众多新的商业模式与创新业态,比如AI医疗、癌症早筛、3D 打印、生命科学、健康服务等。”毕马威生命科学行业合伙人侯春熠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于诸多的行业变化及衍生出来的细分赛道,医药行业投资逻辑从对产品和技术平台也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侯春熠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生物科技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创新驱动产业,被市场需要的产品一定是属于真正创新的领域。“近几年我们看到国内创新生态的变迁,正在推动中国本土创新从仿制(Me-too)、快速跟跑(fast follower)向首创(First in Class)发展,并获得突破性的进展,研发向真正的创新转型已经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重要战略。”侯春熠表示。
针对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在行业发展周期的运行逻辑,施贵宝全球研发副总裁蔡学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周期,特别是生物制药行业,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和发展规律。在任何一个周期,包括在下行周期,好的科学更有机会融到资金,包括得到跨国公司的支持。”
蔡学均表示,在很多包括前沿的生命科学、生物科技在内的创新科学里,跨国公司也有很多未知,需要寻求广泛、有效的合作。“无论是科学上的合作,运行模式上的合作,都是一个开放的形态。”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初创企业而言,需要有战略规划以及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