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份业绩预喜快报支撑下,银行股新年表现超预期。截至1月13日收盘,整个银行板块已在上证指数跌2.32%情况下逆势大涨近5%。
多家机构分析,在房地产融资环境边际宽松、个别风险逐渐化解背景下,银行业绩将在宏观经济稳增长中持续回升,加之低估值因素,市场普遍看好银行股岁末年初的表现。
更长远来看,整个2022年银行股会继续一路长“红”吗?
瑞银中国金融业研究主管颜湄之在1月13日的第二十二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表示,考虑到LPR下调预期和信贷需求不确定性等因素,预计年内银行业绩会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可能较2021年有所回落,资产质量仍主要考虑房地产业影响。二级市场上,她表示看好银行股一季度表现,但预测二季度后涨幅会随着经济恢复和其他板块增强而回归平稳。
提到近期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并购贷款,颜湄之认为银行有参与动力,但对业绩贡献情况有待观察。
银行2021表现超预期,2022会继续吗?
1月13日盘后,平安银行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该行2021年实现净利润363.36亿元,同比增幅为25.6%。在此之前,已有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常熟银行、苏农银行等多家银行率先公布业绩快报,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其中江苏银行再次以30.72%的业绩增速领先同行,兴业银行更是创下近年来增速新高。
业绩支撑下,银行板块新年逆势大涨,其中江苏银行、成都银行涨幅均超15%,苏农商行、常熟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涨幅也在10%以上。
对于银行业绩、股价表现双双超预期,颜湄之分析称,一方面,在宏观经济恢复过程中,银行在2021年相比低基数的2020年有了明显的强劲反弹;另一方面,行业平均市净率只有0.5-0.6左右,投资人对银行估值的看法出现转变,即使在个别风险比较大的情况下也比较看好银行股。第一财经记者做过统计,去年A股41家上市银行中超过7成股价下跌,截至去年年末破净率接近90%,但Wind最新数据显示,市净率超过1的上市银行数已经从5家增加至9家。
对于2022年的业绩预期,颜湄之认为,新的一年银行在宏观环境方面将面临很多挑战。考虑到宏观政策进一步放松,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再降一次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叠加小微企业减费让利和贷款需求减弱,银行2022年净息差收入或将继续承压,但压力将比2021年更为温和。瑞银预测,中国2022年-2023年的GDP增速分别为5.4%、5.0%,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将进一步放松。
资产质量方面,由于银行2020年、2021年大幅计提拨备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资产质量指标将整体稳定,但仍要警惕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风险的不确定性。“经过2021年的强劲反弹,预计2022年银行利润增长会稳中有回落,大行增速预计回落至6%左右,部分股份行、城商行还有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可能。”颜湄之强调。
对于银行股表现,颜湄之认为2022将是先强后弱的趋势,一季度将继续保持强势。一方面,当前宏观不确定性中银行股相比其他行业更具防御优势,但随着市场情绪回升,银行股在缺乏持续催化剂的情况下上涨空间有限;另一方面,二季度开始,在经济增长触底和更多放松政策中,银行股会继续增长但增幅或回归平稳。
不过颜湄之强调,最近两年银行中收业务贡献率明显提升,从中长期来看,看好具有零售业务优势的中小银行。她同时强调,考虑到中收业务以及零售业务等更有利于维持ROE,银行股的估值分化还会持续,尤其随着利率中枢下行,大型银行的ROE还会继续下降。
信贷需求从哪来?房地产行业风险如何?
尽管息差预期不高,但从业务量来看,瑞银对银行业的看法较为乐观。“今年社融我们估计9.8%的增长,贷款量可能在11%-12%,虽然比前几年低但整体数量还可以。”颜湄之表示,随着房地产行业政策放松,2022年信贷增长有加快可能。短期内,考虑到商品房最新销售情况和消费未完全复苏,瑞银预计年初将是对公业务主导、零售端偏弱,且年初仍是表现最强的阶段。
据了解,当前国内全国性大行、股份行对公业务因为有项目储备,尤其地方基建项目受专项债带动明显,年初会相比去年12月有所提升,但整体规模将不及2021年。而短期内影响零售端信贷的主要是按揭贷款,据克而瑞统计数据,2021年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出现近10年来首次下滑,累计销售操盘金额较2020年同比降低3.5%,超过8成企业没能完成年度目标。不过相比11月,12月单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9940.1亿元,虽然仍同比下降35.2%,但环比增长了32.4%。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房地产行业贷款正在逐月回暖,合理住房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整体来看,房地产行业仍是银行业2022年的主要担忧之一,但整体风险可控。颜湄之认为,由于二季度房企将集中面临一批美元债到期,这对国内银行来说具有较大挑战。从瑞银集团统计数据来看,2021年银行对开发贷几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颜湄之认为,未来在监管要求下银行会针对不同房企风险情况做出调整,优先放开优质国企的开发贷。相比之下,因为按揭贷款数额小且风险低,银行更有动力和意愿。
从不良拨备来看,瑞银预测多数银行会在应对这一不确定性中持续提高拨备,尽管不会超过2021年但也不会有大幅下行,因此对资产质量也不必过于担忧。“我们做过静态压力测试,通过分析14家左右违约和高风险开发商的银行贷款总量、每家银行敞口,在最悲观情况下可以推高银行0.36%不良率,按照现在我们覆盖的银行平均1.5%的不良率,整体是可控的。”颜湄之介绍称,考虑到当前银行平均2倍以上的拨备覆盖率,如果前述贷款全部变成不良,会拉低银行40%左右不良覆盖率,但170%左右仍在正常范围。
除了表内贷款,据瑞银集团了解,银行的表内非标投资以及表外担保等大概达到表内贷款规模的50%,而考虑到此前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相关违约风险的责任承担,颜湄之认为最悲观情况下银行面临0.6%-0.8%的不良率上升可能性,但整体仍在可控范围内。对于近期市场高度关注的房地产行业并购贷款,颜湄之认为,国内银行有动力参与,但会不会成为增长点还很难说。
另一个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的因素是小微企业贷款。“做小微不一定亏钱,要看模式。”颜湄之分析,虽然银行相关贷款还在监管要求下继续增加,但因为整体比重较低,加之部分城商行通过地域优势在减费让利的同时,也通过多种方式弥补风险,因此是否看作银行风险点还要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