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站上G60科创走廊,松江新城再出发|新春走新城

时间:2022-02-01 13:44:11 | 来源:第一财经

驱车一路向西南,穿越上海市区的繁华与精致,越过扩张中的大虹桥,便驶入了遍布绿色植被的松江新城。

因正处于春节假期,学生和务工人员大部分选择返乡,松江大学城、广富林路显得宽阔而空荡,空气也清爽而冷冽。位于华东政法大学正对面的广富林遗址公园,则尚有些许游客来往游览。

很明显,这不是松江新城的常态。在这个总面积约为158.4平方公里的新城里,常住人口超80万人,2020年整个松江区则有超190万人;同时,“十三五”时期,松江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2021年1至9月同比增长8.8%,地方财政收入连续70个月正增长。

这些数字展示着这座具有丰厚农耕文明底蕴的新城,在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成绩。

松江新城自然不会就此止步。2022年初,松江新城就有1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总投资超50亿元,涉及高端产业、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2022年,松江新城重大项目接续建设和新增共安排140多个,总投资额将达到1989.28亿元。

实际上,在五个新城的规划中,包括松江在内的曾经郊区新城或者城市副中心,已经有了新的定位,即综合性节点城市。这意味着,新城要从产业发展到生活配套都予以全方位发展,以实现居民的“内部循环”,而不再是过去的“睡城”。在这个层面上,松江新城也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底蕴深厚、率先启动先发优势明显

在上海房产类自媒体工作多年,如今创业成为房产视频UP主的徐磊,在B站上以“杨六娃”的昵称活跃着。在他以上海五个新城为主题的系列视频中,松江新城获得了11万播放量,超1100条弹幕。

徐磊向第一财经记者谈及,五个新城各有千秋,而松江新城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当地无法比拟的人文积淀。

松江素来有“上海之根”的美誉。上海古文明在6000年前由松江先民拉开序幕,古时称“华亭”,元朝时改为“松江府”,曾统辖“上海县”,后几经变动形成了当前的建制。如今,无论是南部仓城的古巷深宅、杜氏雕花楼,还是北部广富林的白墙青瓦、新石器时代遗址,每一处历史痕迹都诉说着上海千年来的故事和记忆。

依托人文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遗存,松江也不曾放松对当代文明的追求。

早在2001年,上海曾提出“一城九镇”的规划试点,其中的“一城”便是松江新城,这也成为上海市最早启动建设的郊区新城。

此后的“一城九镇”规划发生了许多变动,但作为头领的松江新城已顺利借势而起,在城市建设配套等各层面上建立起了先发优势。“发展得早”也成为诸多受访人士在谈到松江新城时必提及的优势。

这其中,将松江与上海主城区连接的9号线,在2007年底便开启试运行,松江也拥有了远郊第一条轨道交通;而彼时上海市区建成运行的也仅有两条地铁,3号线尚在建设中。

交通的作用自不言而喻。在9号线的带动下,松江区域内的工业厂房四处兴建,人口也得到迅速导入。2000年,松江全区常住人口64万;2010年,松江区的常住人口便达到了158万人,增加了近百万。

一位假期“赚零花钱”的滴滴司机是上海杨浦区人,日常工作在徐汇区,因通勤距离问题选择在松江置业。他告诉记者,“2008年我刚结婚,通宵排队买房,在九亭买上了一套,当时房价也才7000多块”。

也正是在这一期间,松江大学城拔地而起,在8000亩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座以河道、绿化带区隔的大学校园,容纳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七所高校,是上海最大的大学城。

有曾在大学城度过青春时光的毕业生向第一财经表示,时隔8年重走大学城,尽管是寒假时节,但学校周边店铺的空置率明显下降,“奶茶店多了许多”,而道路也重修整,愈发平坦。

第一财经记者在大学城亦感受到周边良好的绿化率。“空气比市区的好不少,而且也不会拥挤,道路很开阔。”上述毕业生表示。“十四五”期间,松江新城预计还将建设绿道88公里,其中滨水绿道约为58.8公里。

如今,历经20年的发展,上海再提五个新城规划。而作为衡量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规划,到202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将达到95万人,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110万人;而目前,松江新城常住人口达到了约82万人,明显高于其他新城的人口规模。

不止是人口数量,2021年被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的五个新城,其定位也不再是郊区新城,抑或城市副中心,而是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这意味着要将人真正留在新城,而不是过去“一城九镇”时期形成的“睡城”或“潮汐城”。

产业集聚提供就业机会,配套建设保证生活质量,医疗、教育、商业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将人留住,形成独立性节点城市的关键。

产业升级、配套完善吸附力显现

松江在推动产业发展上也很早就动了起来。2016年,松江区就提出要沿G60高速公路40公里松江段构建产城融合园区,布局“一廊九区”,以推动松江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此后,经多次扩容,从一城的规划发展为长三角的区域战略。

这也成为松江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据显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在“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2021年1至9月增长8.8%,地方财政收入连续70个月正增长,总量冲到上海市前列。

(G60科创云廊)

“十四五”期间,松江新城将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围绕“一廊一轴两核”打造未来发展战略空间。

据了解,腾讯AI超算中心、G60脑智科创基地、AST超硅半导体等一批百亿级新基建重大产业项目已相继在松江落地开工。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曾披露,松江已经集聚了254家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

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建设发展也成为吸引人才的“利器”。有相关报道显示,2021年,松江储备人才招聘的报名人数达到3300余人,录用80人,报名人数和录用人数均达到往年的数倍之多,而应聘者普遍提及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产业将人才吸引到松江新城之后,城市功能和品质的提升、人居环境的优化、配套设施的完备,是改善民生的必要举措,更有可能进一步将人才长久地留下来,形成“城市引人”的效果。

“松江新城要建设成为一座人民向往的现代化新城,为此一系列民生‘短板’亟待补上,同时还要打造更多富有诗情画意的‘新城名片’。”程向民曾表达了如此期待。

松江也在各项配套上明显发力。在教育层面上,近年来,松江区每年对教育资源的预算占1/6以上,“十三五”期间松江建成及启动建设学校67所,并继续新建扩建62所新学校。“不同于张江的学校靠家长和学生逐年带动起来,”在上海有项目布局的某华东房企人士谈及,而松江新城是直接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

(松江印象城)

在交通上,除了9号线之外,松江新城独有的有轨电车,规划总长达百公里,使得庞大的松江新城内得以快速连接;未来松江枢纽还将设置9台23线,站台线路规模居全上海第三。

在医疗上,松江新城拥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这是首家落户远郊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另有一所三级乙等医院。在商业配套方面,2021年底开业的松江印象城也终于改变了松江新城仅开元地中海、万达广场两个大型商业体的状况。

“仅以广富林街道为例,周围的各项配套已十分成熟了。如教育资源已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上述房企人士介绍,附近有新近开业的印象城,周边有植物园、广富林遗址也相距不远,从生活的角度来讲,基本需求都可满足。

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大力发展,如今的松江新城已初现吸附力,过去累积的势能开始不断释放。据上述房企人士观察,“新城的半数人口可以算是‘内循环’了。”

“对于中小型企业,其实松江新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徐磊告诉记者,初创小微企业的资金实力有限,松江新城氛围不错,有针对中小型企业、年轻创业人群的创意园区,“我认识的两个UP主都有工作室设在那边,几个人的小团队。这其实也就是未来企业的雏形。”

有在松江进行产业园区运营的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表示,近两年来确实有明显感受到园区内企业在招人的情况在改善。

“中小微企业很多处于研发阶段,这种企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对高端人才的需求特别大,往年我们园区内企业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痛点,招不到人或者留不住人,因为没有相应的生活配套,除非开出非常高的薪水,”上述人士介绍,“但是近两年明显感觉企业招聘的人才,特别是住在松江新城里的人才层次有提升。”

房价的走势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松江新城的实力。中原地产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间,松江新城的新房成交均价呈稳步上升的态势,从2017年的39311元/平方米增长到了2021年48709元/平方米,已明显超过其他新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