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一文读懂2021年财政政策执行报告

时间:2022-02-25 13:44:30 | 来源:第一财经

2月24日,财政部公布了《2021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下称《报告》),这是财政部第二年通过报告形式总结财政政策执行情况,约2万字的报告详细地回顾了2021年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并对2022年财政政策给出展望。

近些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今年经济稳字当头部署下,市场对积极财政政策稳经济有更多的期待,而读懂这份《报告》,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判今年财政政策,这不仅关系经济社会运行,更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

财政政策调节力度如何?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一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也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扩大投资,提振消费,保障民生,通过减税降费来为企业纾困,激发市场活力。不过根据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积极财政政策力度有所不同。反映力度有几个常用指标,分别是财政赤字规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和减税降费规模。

《报告》首先谈及了财政政策调节力度。《报告》称,2021年加强财政政策调节,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2021年赤字规模为3.57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3.65万亿元,较好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另外,去年还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

由于2021年经济稳步复苏,在“积极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要求下,积极财政政策力度要低于2020年,但依然保持较强的力度。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1年财政赤字规模为3.76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规模为3.75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规模为2.6万亿元。显然2021年相关数字低于2020年,但从近些年数据对比来看,相关数据依然维持在高位,反映去年积极财政政策仍保持一定强度。

除了观察财政政策力度外,财政政策效果也备受关注,近些年中央强调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

《报告》称,财政预算执行总体较好,统筹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比如保持必要支出规模,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财政部门不断创新实施宏观调控,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扩大普惠金融规模,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留住青山、赢得未来。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超2.8万亿元资金精准高效惠企利民。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今年财政政策力度如何备受市场关注,《报告》对此给出答案。

首先关于财政支出强度,报告称今年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财政赤字保持在合理水平,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积极财政政策要担当稳增长重任,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将继续创新高,但考虑到财政可持续性和去年结转结余资金,财政赤字不会大幅增加,赤字率可能比去年略有降低,维持在3%左右。与此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大项目和民生等,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其次,在新增专项债券方面,《报告》称,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确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此前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预计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会较去年略有降低,但依然维持在3万亿元以上的高位,并进一步优化专项债管理,提高专项债促投资效应。

最后,在减税降费方面,《报告》表示今年将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聚焦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由于去年减税降费规模约1.1万亿元,今年力度更大,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1万亿元。

三四十万亿元资金怎么花?

财政政策执行情况,一大关键内容是一年三四十万亿元财政资金花哪儿,重点支持了哪些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报告》重点提及了四大领域,分别是 科技、民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环保。以民生为例,报告详细介绍了在就业、教育、社保、文化等方面支出情况。

比如,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3.76万亿元,同比增长3.5%,教育支出继续稳定增长。提高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至4.5%,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金总规模达到9300余亿元,重点支持收支矛盾突出省份,提高对出现缺口的上解省份的返还,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去年按照4.5%左右的幅度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今年的财政支出重点方面有哪些?《报告》称,今年将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重大战略、现代农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

财政部部长刘昆不久前撰文表示,今年将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适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启动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继续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等。

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加大背景下,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支出,近些年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压减相关支出,而今年还将如此。

《报告》表示,今年继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中央财政带头,地方财政也要从严从紧,把更多的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财政风险防范如何?

目前财政风险主要聚焦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基层财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风险。这也是《报告》关注的两大重点话题。

《报告》称,2021年政府债务管理不断加强,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扎实推进。坚持开好“前门”、严堵“后门”,依法健全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初步建立起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体系,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比如,近些年专项债规模快速攀升,债务风险备受关注。在这方面,财政部强化专项债日常监督管理。对专项债券项目实行穿透式监测,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开展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压实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管理责任。

另外,财政部还常态化组织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开展专项债券使用管理情况核查,覆盖全部新增专项债券项目。建立违规使用专项债券资金处理处罚机制,强化对违规行为的硬性约束。

在防范化解隐性债务方面,《报告》提到,广东等地区率先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

地方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

《报告》表示,去年财政部坚持将兜牢“三保”底线作为财政工作的硬任务,不断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强化监督问责,增强基层“三保”保障能力,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2021年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并引导转移支付资金向财力薄弱地区倾斜,支持地方提高财力水平,保障“三保”支出。另外,财政部通过探索建立地方财政运行监测机制,发挥各地监管局就近优势等,强化监管,积极防范和化解基层财政运行风险。

《报告》表示,今年还将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较大幅度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着力强化财力薄弱地区的资金保障。推动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大财力下沉力度,确保兜住“三保”底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