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贫脱困到乡村振兴,一群新连樟人一刻不曾停歇。早上八点,史庆杰骑上“小电驴”开始巡村。“小电驴”前挂着一朵大红花,显得特别喜庆。史庆杰穿着黑西装,沿着水泥路进了村。作为国强公益基金会旗下社会企业国华文旅派驻连樟美丽乡村项目的负责人,巡村是史庆杰的每日必修课。
连樟村依山傍水,如今的民居大多是三四层的楼房,错落有致、风格统一。整洁平坦的水泥路旁,宣传栏、垃圾桶和健身器材布置有序。蜿蜒流淌的小河边还有一条步道,步道和主路之间,是一片精心培育的蓝莓田。
史庆杰经过村委门口时,村支书陆飞红正好在路边。史庆杰停下车打招呼。村委对面是碧桂园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经销部的李小曼探出头来喊:“史总,你昨晚怎么没来跳广场舞呀?”史庆杰笑着回应:“今晚,今晚一定来。”
“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心不下来”,这句话铭刻在路边小广场旁的巨石上,成为连樟的一处地标,也为整个村庄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华娇妹经营着河边的丰收农家乐,刚停好车,她就看到史庆杰经过。“老板娘,生意怎么样?”“还行吧,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呀。”
广场旁的商业街上,村花舞蹈团的三朵姐妹花正在整理各自档口的商品。史庆杰看到陆秀媚带着音箱,“现在要不要跳一首?”“村草你也一起来呗。”秀媚姐说跳就跳,四个人很快站成一排舞了起来,档口的老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孙金娣一早在家门口支起饼摊,炸起卜卜糍和番薯糍,为第一波游客的到来做准备。史庆杰在这里停留了一会儿,买了个卜卜糍,边吃边跟她聊天。
走走停停,小电驴开到连樟客厅的时候,差不多已经九点了。村民陆奕标等待游客团队,远远地跟史庆杰挥手致意。
每一个早晨,连樟村的人们都会像这样忙碌而兴奋地准备迎接八方来客。村民都特别珍惜现在红红火火的生活状态,他们也都还清晰记得,仅仅5年前,这个村庄还是一派脏乱、荒芜。
短短5年时间,连樟村从省级贫困村、远近闻名的贫穷没落“空心村”,一跃成为脱贫致富的标杆、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村”。完成脱贫致富目标后,这里又快步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连樟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与村民合作一起推进,这是史庆杰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欢迎来到连樟村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连樟。在进村之前,我先跟各位介绍一下连樟村的基本情况。连樟村隶属于英德市连江口镇,是一个行政村,它旗下有17个村小组。这个村的管辖面积是31.83平方公里,登记人口是530户、2417人。”
史庆杰对于村庄的情况已是如数家珍,经常在“连樟客厅”客串讲解员。“连樟客厅”是游客来到连樟的第一站,这里展示的数据,直观地体现了村庄的巨变。
连樟村位于粤北山区,从广州向北行车2个小时,沿北江蜿蜒而上,在北江与连江汇流处有一个小镇连江口,从这里向东拐入山路,盘旋12公里,20分钟后便可抵达连樟村。
连樟村的历史并不算悠久。直到明朝正德年间,这里还是峰高林密、鲜有人烟。有一天,本地村民在森林中捕获了一头野鹿,但猎手因为吸入了瘴气而头晕目眩、呕吐腹泻。从此,这片莽莽苍苍、荒无人迹的地方被称为“大瘴之地”。明清之际,有人陆续迁徙至此,他们将瘴改为“樟”,并将经此注入北江的小河称为大樟坑。
大樟坑水量丰沛,成为大樟之地的黄金水道。上世纪60年代公路开通前,本地村民会用盘艇把柴炭、木柴及农副产品运至大樟坑口销售。大樟坑以半月形湾流之姿环绕而成的千亩田园,便是现在连樟村村中心的所在地,而连樟下属的17个自然村,均散落在长长的谷地坑水两边。
连樟村属高丘陵地区,水田面积仅有905亩,林地面积则有4.3万余亩。砂糖桔种植曾是村里的支柱产业,高峰时,全村种了四千多亩,收入颇为可观。2010年,由于柑桔“癌症”黄龙病蔓延,连樟村的支柱产业被摧毁。交通不便、产业凋敝,缺少教育、医疗等基础服务,村民纷纷出外打工,或者搬到镇上。留下的多为儿童、老人,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2016年,连樟村被评为省级贫困村。
“垃圾基本靠风刮,污水基本靠蒸发”,村支部书记陆飞红回忆说,当年村里杂乱地搭建着牛棚、猪圈、鸡窝、茅厕,臭气熏天,下雨天,到处污水横流,根本没法踏出家门。
陆飞红于2016年开始代理村支部书记,次年,他正式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同年,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也派驻帮扶团队进入连樟村,与当地协同开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
“猪舍、牛棚、茅厕这些,我们一共拆了638间,”陆飞红说,他们造起桥梁,从此村民出村不必蹚水过溪;铺起水泥路,连通每一个村小组,也连到每一个村民的家;为全村做总体规划,对破败的房屋进行修护,就这样,村庄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水池溪流也恢复了清澈。
2017年,村里办起了第一个组装玩具的扶贫车间,可以解决150位村民就业。出外打工的年轻人开始回到村里工作,他们既有务工收入,也能照顾家庭,还不耽误农活。这个车间解决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问题,也在脱贫攻坚战当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也在连樟村投资建设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将现代农业技术带到了乡村。“我们这个园区,首先是一个品种选育基地,目标是筛选出一些好的品种,让当地老百姓能够推广种植。”示范园副总经理何为介绍说,连樟的钻石草莓、冰激淋哈密瓜等产品已经打出了名气,“形成区域品牌之后,农产品的附加值就会提升”。
占地74亩的园区,2021年产出圣女果15.5万斤、小西瓜9万斤、哈密瓜14万斤、草莓18万斤,黄瓜、贝贝南瓜0.6万斤,同时搭配种植生菜、菜心等经济作物,加上其他收入,年产值达到490万元,为村集体支付土地租金及分红资金14.8万元,园区去年聘请本地村民18人,共发放务工费80万元。今年新建并投入运营的果蔬采摘园年产值达到110万元,为村集体支付土地租金及分红资金1.96万元,发放务工收入40万元。
连樟村土特产品丰富,围绕产业园正在逐渐建起茶叶加工厂、花生油加工厂、麻竹笋加工厂、草莓酱加工厂等,还过招商引资方式引入碧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建设连樟村茶产业深加工高科技示范园区,2021年园区共提供就业岗位35个,发放务工收入60.3万元,分红20万元。
何为相信,这些产业结合在一起,将会整体地推动连樟村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另外,产业园也会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将现代的农业和种植理念传授给大家。
村花舞蹈团的村草
陆奕标记得,2019年的大年初三,村口的停车场停得满满当当,就连外面的公路上,也排了两公里的长队。“那天起码有1万人次在村里走,密密麻麻全是人,”陆奕标说,“有的老人家一辈子没去过县城,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
连樟村火了。村里有经营头脑的人看到了商机,在家门口经营起生意。艾糍、灰水糍、糯米糍、豆花、姜糖,客家小吃美食很受欢迎。孙金娣从那时起打开家门,开始卖起卜卜糍和番薯糍。
陆秀媚1995年就离开了连樟,在外做童装生意,她也回到村里试着卖些土特产。“刚开始游客很多,我老公,我老爸老妈都来帮手,还是忙不过来。”除了经营档口,她还担任志愿讲解员。以前在外打工,一个月也就2000来块收入,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五六千元,还可以照顾父母。她把家公、家婆也接回了连樟,开始给家里盖小楼。村民也都纷纷返乡造房子,三、四层楼的水泥房一幢幢拔地而起。
第一波回到村里的,大多数是妇女。有一天,清远市妇联主席来到陆秀媚的档口,问她会不会跳广场舞。陆秀媚开朗、热情,热爱文艺活动,但从来没有跳过舞。“我说,我好爱跳广场舞,但是我不会。她说,你可以学。我说,我可以。”
从那天起,村里妇女经过她的档口,她都会问:你跳不跳广场舞。从玩具厂到供销社,她问了一圈,最后有10来个妇女报了名,老师专门从清远市到村里来教大家。再往后,陆秀媚就在网上自学,再教给大家。逐渐,舞蹈团聚集了60多位队员,年长的60多岁,年轻的20来岁,还有很多小朋友,刚学会走路就在旁边跟着跳。
史庆杰到连樟村的第一天,就注意到很多妇女在下午开始聚集。他很好奇,吃完晚饭第一时间赶去广场,发现她们在跳广场舞。“我觉得融入乡村最快的办法,就是要跟妇女打成一片。”秉持着这个方法论,史庆杰当天就加入了舞蹈团,连续跟着陆秀媚跳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当中,我对连樟村有了更快、更深的认知。”
在村里,男人跳广场舞可不是一件普通的事。刚开始总有人指指点点,在一旁看笑话。后来,大家习惯了,一些大哥、大爷包括村干部也会加入其中,跳上一段。
连樟村的这支乡村舞蹈队被史庆杰叫做村花舞蹈队,史庆杰则成了村花们口中的村草。“这是我们连樟村的村草。”面对着直播镜头,陆秀媚向观众们介绍,当晚,史庆杰穿着一件翠绿色羊毛衫,在广场上,随着村花们一起跳得风生水起。
陆秀媚的直播号叫做“连樟女儿”,她常常很自豪地跟人介绍自己,“我既是连樟女儿,也是连樟媳妇。”1995年离开连樟村时,她从没想过连樟会有今日的发展。而今,她也开始和史庆杰商量,是不是有机会开一个农家乐,或是发动亲戚朋友,一起来做民宿。
紫霞仙子和脱贫茶茶
夜色渐浓,连樟村乡村振兴学院二楼灯火通明。工作人员端着蜜瓜、番薯、灵芝等农产品,忙碌地进进出出。这是史庆杰在“连樟村村草”直播号上第一次正式带货直播。
桌上有一份表格,密密麻麻列着直播流程。当日登场的重磅“商品”,是钻石草莓、冰激淋蜜瓜和冰激淋番薯,这些都是连樟村在农业升级之后诞生的拳头产品。此外,也有村里档口上常见的土特产品:灵芝、五指毛桃、特色茶等。
年轻的陆文泽在一旁静静候场,他牵头种植的番薯已经到了丰收的季节,希望借这个平台介绍给全国的消费者。
90后陆文泽是一位退伍军人,曾经在广州打工,回到村里后担任村两委干部。他发现,村里的妇女要兼顾家庭、做家务,还要干农活,基本上没办法连续工作8个小时,而通过土地整合流转,他承包了30亩地,可以请当地妇女利用空闲时间一起耕种。
“以往每家每户都有一亩三分地,产值不高。”他相信,“现在整体的农业走势,是一定要把土地整合在一起,大面积去生产,才能解放多余的劳动力。”
陆文泽与农科院合作,引进了冰激淋番薯,大小适中,口感清甜,他命名为“紫霞仙子”。种植4个月,这一季的产量大概有10万多斤。他不着急收获,想等到过两天举办番薯文化节的时候,让城镇里来的孩子到地里体验挖番薯,还会邀请粤菜大师专门开发新菜式,希望通过农业与文旅结合的方式推广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多层次体验。
“他创业的初衷,是带动村里更多人一起创业,”史庆杰非常欣赏陆文泽,“他有很强的品牌意识,我也希望能够尽力帮助他。”
对于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史庆杰总是愿意倾力协助,他刚到连樟村的时候,大概有半年没怎么见到30岁以下的年轻人。后来他看到村民人才清单,才知道村里还是有很多年轻人的,只不过因为缺少工作机会,他们大都不在本村就业。
“借着过年的机会,我们举办了连樟好青年沙龙,认识了连樟的年轻人。”史庆杰表示,现在,他已经和大部分人成为了朋友,每次他们回村的时候,都会找史庆杰聊聊天,谈一下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丰收农家乐门口有一家极具网红属性的奶茶店,叫做“慢点生活”。华娇妹笑称,那是90后的儿子想出来的生意。
华娇妹和丈夫陆志光原本在英德市种植、经销茶叶。英德红茶品质好,非常受市场欢迎。看到乡村发展机遇,他们回到连樟村种茶,还承包了农家乐。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通过支持“慢点生活”生态茶园、丰收农家乐的帮扶形式,共发放分红15.2万元。
他们的儿子陆雄晖也很有经营头脑,“慢点生活”茶饮由英德红茶为基底调配而成,推出了“致富茶茶”“脱贫茶茶”“富婆快乐水”等茶饮。而今,已经拥有30家连锁店。
“其实改变最大的应该是村民对于创业这件事情的欲望,还有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史庆杰很欣喜地看到,给村民提供了足够成熟的土壤,也就激活了他们创业的主动性,成就了越来越多的小老板。
与乡村共生
“如果说脱贫攻坚有一个确定的标准,那么乡村振兴更难,”史庆杰感叹,“因为它没有上限。”
连樟村2020年完成了脱贫的目标,史庆杰是带着乡村振兴的任务来到连樟村的。
在脱贫攻坚阶段,连樟村奠定了很好的研学产业基础,中小学生可以到这里了解传统农耕加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并与土地亲近。现有的玩具加工车间,也可以加入文旅内涵,设计专门的连樟村的礼物、手办,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动手体验。
史庆杰出生于山西农村,曾经当过空少,也有国际酒店的任职经历。来到碧桂园集团从事乡村振兴工作,对他来说是巨大的跨界挑战。他把自己在文旅行业的经验带了过来,既实现了工作方式上的创新,也在某种程度上缓释着自己的乡愁。
“今天是我入职碧桂园的第1715天,在乡村是1350天,在南强待了985天,今天是到连樟村的第367天。”面对第一财经,史庆杰报出一串数字,这些数字代表着他刚走进乡村的好奇、新鲜,到想过逃离,最后又决意留在乡村的过程。这些数字也代表着他对于乡村的感情的不断累积。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回到乡村,史庆杰也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这里了。
“我来连樟村第三天的时候,村花们送我名字叫村草,”史庆杰提到,“她们希望,我能够像村里的一棵草一样,把根扎在这里。所以,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都不会有退缩或者离开的想法。我觉得,自己一定要活出村草的样子来。”
他说:“作为一个外来的人,因为乡村振兴而来到这里。把根扎下去,跟大家产生感情。我觉得这种共生,对于乡村振兴的成败,非常关键。”
在连樟村这一年,史庆杰和村民打成一片,村里九成以上的村民都认识他。他们感谢他带来了很多活动和资源,也希望借助他的力量,将连樟村更好地推介出去。村民和史庆杰一样,在逐渐改变。“只要他们能感受到,你是真心实意的在帮他们,他们会把你当成自己人。如果大家奔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就会接纳你,他们就会跟着你,他们就会和你在一起共生。”
2022年1月,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在英德落地的帮扶产业项目先后向当地村集体发放2021年分红及租金超124.57万元,其中连樟村发放分红51.96万元。
在城市化的大趋势下,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吸引力不如以往。史庆杰相信,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反而有了更多可能性。“之前的乡村可能就是提供所谓农产品的地方,现在的城里人很喜欢到乡村去,他们不一定是来买土特产的,他们更想来做客。因为在他的心里,也在寻找一个休闲,放松的地方,可以寄托自己的躯体和乡愁,因为乡村依然这么淳朴,依然这么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