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碱性水神话”又起:真相怎样追上流言

时间:2022-03-16 09:11:1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喝碱性水能治病?“酸性体质”才是百病之源?碱性水可以调节人体酸碱性?早年间流行过的这些“科学流言”,已先后被权威机构揭穿是刻意营造的“养生骗局”。据专家介绍,“碱性水”概念本身只是商家宣传的噱头,即便产品真的是高碱水,其对人体的帮助可能还不如白开水。

“碱性水神话”虽然在前些年被证伪,近年来却又在某些营销宣传中有了“复苏”势头。据相关媒体报道,现在仍有许多中老年人相信长期喝碱性水有利于健康,不少企业也借碱性水概念推销产品。据澎湃新闻报道,云南某水企的销售平台、广告语、产品包装、热线客服等有意无意地引导消费者,暗示碱性水对肿瘤、痛风、骨质疏松等各类疾病均有“治疗”作用。

报道发布以后,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该局已安排食品生产、反不正当竞争等多个部门联合到涉事水企开展调查。有行业人士分析称,如果水企生产天然矿泉水却没有采矿证,属于违规开采。目前,该企业的采矿证存在未能延期换发的可能。

商家营造“养生骗局”的套路往往是:先广布“科学流言”为产品造势,再针对现代人的普遍“健康焦虑”精准推销产品,最终刺激潜在消费者购买。现在,这类营销宣传不会直言产品“治病”,而会借“健康科普”之名打“擦边球”,将产品与健康概念相挂钩,仿佛购买产品就能收获健康。如今的“养生队伍”里,更不乏许多90后、00后的年轻身影,在他们之中更流行着“排宿便”“酵素减肥”等新兴科学流言,本质上和“碱性水神话”类似。

要抵御商家层出不穷的科学流言,公众不仅要识别营销套路的“共性”,更要认识到,提高科学素养依然是辨别套路的有效手段。对于商家随处捏造或是移花接木而来的各种“伪科普”信息,消费者若能多基于科学逻辑和生活常识作出理性判断,而不是偏听偏信“一家之言”,就不难识别“伪健康”营销陷阱。随着“科学流言”话术不断升级,科普工作仍须久久为功,让广大消费者面对“伪科学营销”时更有定力、能明辨。

科学流言一旦扩散,即使之后被证伪,也会在网络留下传播痕迹,深入大众印象。针对“真相追赶流言”的现象,权威机构不妨尝试以“科学流言榜”为基础,搭建完善“科学流言搜索平台”。一方面能帮助机构主动回击科学流言,另一方面,当人们面对亦真亦假的“健康科普”时,也能当即在平台搜索权威解答,不仅能让科学真相走在流言的“深入人心”之前,还能让广大求知者通过这个渠道提升科学素养。

目前,针对伪科学营销仍存在监管空白和“法律盲区”。我国广告法明确,保健食品广告中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内容。但“碱性水”并非药品或保健食品,反倒可以披上“科学外衣”、堂而皇之地宣扬各种功效。要想严格约束商家这类营销宣传,有关部门还需对“伪科学营销”给予特别关注,积极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

当下,“科学流言”和“伪科学营销”往往相伴相生、迅速扩散、难以抹平。从个人角度来说,误入“养生骗局”的消费者轻则伤财,重则还可能伤身;从社会层面上讲,无论是拆穿骗局、治理流言,还是各方后续监管企业营销行为、谨防科学流言“改头换面”,都会带来一系列高昂的社会成本。只有积极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令法律政策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推动网络时代去伪存真,从源头处避免“养生骗局”的滋生和蔓延。(陈之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