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涉及众多行业和产业链,重点新污染物将被全过程管控

时间:2022-03-31 10:44:23 | 来源:第一财经

在水气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鱼翔浅底”正在逐步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在向新污染物治理延伸深度、拓展广度。

在生态环境部本月30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介绍,生态环境部正研究推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立法,修订《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同时,制定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等技术规范。

他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十四五”规划纲要都对新污染物治理做出明确安排和部署,要求制定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新污染物是指那些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这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或者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环境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

任勇介绍,我国是化学物质生产使用大国,在产在用的有数万种,每年还新增上千种新化学物质,其生产消费都可能存在环境排放。仅2021年,国家就共批准登记564种新化学物质,提出了500多项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新污染物,即使以低剂量排放到环境,也可能危害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对治理程度要求高。”任勇说,新污染物涉及行业众多,产业链长,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研发较难,需多部门跨领域协同治理,实施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控。

他介绍,我国新污染物治理总体思路是通过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和评估,“筛”“评”出需要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然后,对重点新污染物实行全过程管控,包括对生产使用的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

“所以,总体思路可概括为筛、评、控,以及禁、减、治。”任勇说。

第一财经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新污染物评估框架,评估工作大多停留在试点探索层面,实际应用层面较少,无法满足现实中复杂的风险防范需求。目前,新污染物研究多停留在学术基础研究领域,防控政策措施方面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基本没有新污染物治理能力。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摄影/章轲

对于新污染物治理,产业界的呼声也很强烈。安徽憬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以垃圾处理为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垃圾处理应以无害化为前提,以全资源化为目标。而垃圾焚烧只解决了垃圾围城的量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同时把垃圾这个一般性污染物变成了新污染物。

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和《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1年版)》提出,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统筹推进新化学物质和现有化学物质环境管理。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制,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同时,完成国内外高关注、高产(用)量的化学物质危害筛查,完成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到203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能力大幅提升,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建议,构建以“筛”“评”“控”为主线的防控思路,对新污染物实施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包括源头管控为主、兼顾过程减排和末端治理的综合管控措施,以及大气、水、土壤等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

王金南认为,“十四五”期间,应聚焦一批国内外公认的、且环境与健康风险已经显现的新污染物,集中攻关,制定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实施禁止、限用、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解决突出环境风险隐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