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名单,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青年科技人员刘圆圆入选。
收到获奖消息时,刘圆圆正如往常一样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近年来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发射、试验场试飞捷报频传,每每有重大航天任务,刘圆圆和团队参与保障的产品总能迸发出不可思议的震撼力量。在刘圆圆看来,选对了职业方向,个人价值就会被放大数倍。“入选青托是我莫大的荣幸,这得益于单位给我提供成长的大舞台,选择航天、选择306所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把自己的人生选择和祖国的需要相结合,让人很心动”
306所是我国航天特种材料领域一颗正在冉冉上升的新星。虽然成立仅20年,但306所在专业建设方面发展迅猛。刘圆圆所在的热防护材料专业正是其中之一。
入职一年半后的一天,刘圆圆所在实验室交给她一个重要却紧迫的研制任务,“为某飞行研制一种高要求指标的热防护材料产品”。挑战与机遇并存,刘圆圆庆幸得到这样一次锻炼机会。
“上了‘战场’怎会轻易妥协”
材料研发既要尽量将其性能长处做到极致,还要补齐其性能短板。刘圆圆的攻关对象,是一种叫气凝胶的黑科技。这种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隔热材料,脆弱易碎也是它的致命短板。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满足“耐高温、抗冲刷”等一系列严苛要求的气凝胶材料,成了压在刘圆圆和同事们心中的一座山。“要不咱们试试用空间换时间”,为节省时间,刘圆圆和同事们采用了同一时间周期内、设计不同的研制方案、对比确定出最优方案。无数次的实验攻关,成百上千余组的对比试验,依次迭代升级的产品性能,在历经半年多的高强度系列攻关后,她们研制的产品交出了“材料综合性能优于其他竞争单位”的满意答卷。
“遇到问题我也会吓出一身冷汗,但我更想找到原因。”
科研攻关就像在一次次的闯关游戏中拆盲盒,这一步拆开“阶段性胜利”的喜悦,下一步被你拆开的,永远不确定是“喜悦”还是“一身冷汗”。质量归零,就是刘圆圆和团队拆开的“一身冷汗”。一次,由于研制周期紧张,材料没有做好充分的验证,后续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
归零,意味着需要从源头开始找答案。“上中学时我最喜欢的课是物理课,它的逻辑性和探知性都很强,遇到归零问题始我也会吓出一身冷汗,但我更想通过‘问题导向’找到问题源头,然后解决它,”刘圆圆说。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刺激的就像“过山车”,用同事的话说“刚觉得发现问题了,最后发现不是,刚觉得找到解决方案了,最后又落空了。”为找到问题,刘圆圆和团队耐着性子,一遍遍不厌其烦地从实验中“抽丝剥茧”,面对失败的心态也从“跌宕起伏”练就了“宠辱不惊”。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刘圆圆心里,能让她拥有始终不畏困难的底气之一,来自于一个由17名双一流高校的博士组成的“创新团队”。近年来,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中都得到快速成长的刘圆圆,和团队成员研发的系列化气凝胶产品应用在武器装备、深空探测、工业保温、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
从2016年加入306所,6年科研岁月,带走了刘圆圆初入职场的稚嫩,却从未带走她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将人生选择和祖国的需要相结合”的那颗的初心。(文/田少星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