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今年最重要策略是‘B2B’,也就是‘Back to Basic’,回到云计算的本质,坚持在技术的长征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6月13日,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2022年阿里云峰会上表示,云计算进入了一个关键的突破期,如果能定义好下一代的云,中国云计算就有超车机会。
云计算越来越接近进入下一个时代——全新的架构定义,全新的软件界面,硬件加速。张建锋认为:“我们错过了PC时代,但云这个时代大家起步是一样的。现在是重新定义云的窗口期。”
同日,阿里云推出云基础设施处理器(Cloud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s,下称CIPU),这是为新型云数据中心设计的专用处理器,将替代CPU(中央处理器,下称CPU)成为云时代IDC的处理核心。
在这个体系架构下,CIPU向下对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快速云化并进行硬件加速,向上接入飞天云操作系统,将全球数百万台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例如,CIPU与计算结合,快速接入不同类型资源的服务器,带来算力的“0”损耗,以及硬件级安全的加固隔离。
“其实CIPU是跑在我们的云操作系统底下,支撑我们云操作系统更高效地做云资源的管理和加速。从客户视角来讲,他看到的其实就是虚拟的计算集群、存储集群、网络集群,客户拿到的是算力。被CIPU管理的数据中心的调度效率以及运行算力的性能,要明显好于不用CIPU加速的这些云算力。”阿里云虚拟化技术负责人蒋林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客户视角来讲,应用不需要改任何代码,只是觉得更快、更敏捷、更灵活,性能更好了。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相信未来很多工程师脑子里不一定有现在服务器的样子,认为算力的获取就是应该通过云计算公司直接来获取算力。”阿里云技术产品负责人蒋江伟向记者举例称,比如以前一些家庭拥有发电机,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没看到过,因为现在用电插个插头就可以了。
过去十多年,云计算技术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分布式和虚拟化技术替代了大型机,满足了当时企业所需的算力规模;第二阶段出现了资源池化技术,以阿里巴巴为例,通过计算存储分离架构,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分别池化,突破了规模和稳定性的瓶颈,提供了超大规模的云计算服务。
随着数据密集型计算场景的普及,用户对低时延、高带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以CPU为中心的计算体系架构无法适应这一趋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阿里云相关研发团队在2015年就开始技术攻关,经过多年自研迭代,神龙、弹性RDMA等核心技术不断深入垂直整合,演进出以CIPU为中心的架构形态,云计算开始进入第三阶段。
每个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多是从技术的整合走向了技术的融合,云计算尤为典型。
蒋江伟表示:“原来的技术都需要标准化的协同,比如五六个厂家怎么进行合作?必须协同、标准化,CPU必须要标准化,各种接口全都必须标准化,这是ARM体系。但是云计算不一样,客户对云计算的要求不是直接使用硬件的,是希望通过虚拟化的技术来使用软件而使用硬件,他可以不关心操作系统及其以下部分,操作系统及其以上部分他做到标准化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