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企业开始抱团抢矿。
6月13日,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和上游锂矿企业川能动力在成都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将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在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投资建设3万吨/年锂盐项目,以加快在四川的锂电产业布局。
新设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7.5亿元,其中川能动力出资3.83亿元,持股比例为51%,为合资公司控股股东;亿纬锂能出资1.84亿元,持股比例为24.5%;蜂巢能源则出资1.84亿元,持股比例为24.5%。
蜂巢能源方面表示,锂盐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受需求、供给、开发周期等多重因素叠加,近年来价格持续攀升。蜂巢能源高度重视锂资源供应问题,2017年通过关联公司入股澳大利亚锂矿企业Pilbara,在国内则直接入股了广西天源和永杉锂业。此次蜂巢能源携手川能动力和亿纬锂能成立锂盐公司,除了稳定锂盐的供给,也进一步加强了成本控制与供应链安全。
今年以来,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加快在上游领域的布局,抢矿的现象不断上演。就在5月份,中创新航与天齐锂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碳酸锂供应框架协议,盛新锂能则分别与中矿资源和蓝晓科技联手。6月1日,有消息称比亚迪已经与6座非洲锂矿矿山达成收购意向。据测算,这六座矿山中氧化锂品位2.5%的矿石量达到2500万吨以上,折算为碳酸锂可达100万吨,将能满足比亚迪未来10年锂电池需求。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老大,宁德时代出手更为阔绰,目前对外投资、自建锂矿多个项目。
近日,高工锂电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合作集中在近期频发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锂盐价格松动催生行业合作窗口期。受到国内盐湖4月开始季节性产量增加,叠加疫情反复对需求预期的影响,下游采购积极性减弱导致锂盐价格有所下跌,相较于此前50万/吨高位有所回落。二是电池企业为下半年产能放量提前做准备。而从供需来看,未来1-2年锂盐供给仍会处于紧平衡状态,趁短期价格下行提前锁量锁价,成为部分锂电企业的重要操作。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其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8.6GWh,同比增长90.3%,环比增长39.9%。1~5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83.1GWh, 累计同比增长100.8%。而需求端的大量释放推高了原材料的价格,也有一些电池厂出于恐慌的心态去锁定产能,原材料价格疯涨且已经传递到整个产业链。虽然最近两个月锂盐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近期,锂盐价格在小幅回调后又略有上涨。上海有色金属网SMM报价显示,截至6月13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47.5万元/吨,较6月1日45万元/吨均价连续多日小幅上涨。
动力电池领域的较为竞争激烈,此前宁德时代多年来一家独大,不过今年以来比亚迪市场份额不断上涨,同时二线动力电池企业订单也迎来增长。以此次抱团抢矿的蜂巢能源和亿纬锂能为例,今年前五月,蜂巢能源与亿纬锂能的国内排名上升至第五位和第六位,市场份额分别为2.4%和2.2%。
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加快了在上游领域布局的步伐。不同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的资金实力相对较弱,抱团抢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孚能科技张峰今年3月底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在上游布局,我们肯定不像宁德时代、比亚迪,毕竟与它们的资金实力有差距,目前上游产能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战略合作,通过这种方式来保供同时降本,二是参股的方式,此前通过IPO战略配售参股了振华,三是建合资厂,与上游和一些合作伙伴一起探讨建立合资厂,合资厂可以保证供应且价格合适,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障供应链的稳定,降低成本。”
不过,当前锂资源仍较为紧缺。川能动力在公告中就表示,此次建设的锂盐项目原料主要为锂精矿,原料供应存在缺口,且目前国内锂精矿主要依赖于进口,存在无法解决锂矿原料来源的风险。
华西证券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全球锂资源增量有限,难以支持下游需求增长,并且中国锂盐产量中超六成原材料来自澳洲进口的锂精矿,易受地缘政治与疫情导致的物流运输停滞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预计后市价格或将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在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看来,到2025年,中国的碳酸锂需求量预计达60万吨左右,未来五年,随着江西、四川和青海锂矿资源开采量提高以及电池回收技术的进步,进口锂资源需求量将会大幅减少。“到2025年,宜春将形成年产50万吨的锂开发,彻底终结中国锂短缺的情况。”李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