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智库(CCG)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中欧圆桌:以全球可持续理念推动中欧经贸合作》分论坛上,中欧商界领袖热议未来中欧经贸合作的方向和潜力。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表示:“中欧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欧洲对华的投资是深层的、长期的、富有承诺的。在产业层面,目前双方最大的共同领域便是气候变化。”
中国德国商会总经理、德国工商大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晏思(Jens Hildebrandt)则称,合作对于中欧关系至关重要。目前,中欧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中欧双方还应该思考,应继续在哪些领域拓展合作,比如农业等产业。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2万亿元,增长7%,占13.7%。其中,对欧盟出口1.45万亿元,增长17.4%;自欧盟进口7565.8亿元,下降8.5%;对欧盟贸易顺差6908.1亿元,扩大70.2%。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多数在华欧洲企业不会离开中国
伍德克援引欧盟商会前不久做的一项调查称,多数在华欧洲企业表示不会离开中国,同时,他们也没有裁员计划,因为他们仍然需要中国训练有素的工程师。“我自己是做化学品的,全球40%的化学产能都在中国,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提升到50%。欧洲企业在中国投资了很大的项目,如果想建立全球化工企业,就必须要来到中国。”他说。
伍德克还称,产业合作背后也需要基础领域合作支持,因为研发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有很多工程师,也有很多很好的工科、医科类大学,中国在这些领域特别强。因此,我们的公司也愿意和中国学术机构在这方面进行研发合作。”他说。
晏思则认为,未来推动中欧合作需要找到平衡点。他表示,在经济合作的过程中,目前各方比较关注的是供应链安全和市场多样化的问题。德国商会和企业都在对包括供应链等问题做风险评估及管理。
同时,根据安永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中国海外投资概览》,今年一季度,欧洲为最受中企欢迎的海外并购目的地,并购金额为21.3亿美元,交易数量 43 宗。
CCG副主席、外联出国顾问集团董事长何梅也认为,在“走出去”方面,如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方面,欧洲市场有较大空间。
何梅称,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系统性海外并购战略,这有助于增加品牌影响力和海外扩张。“中国企业‘走出去’应重点关注如何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她说,“简单来说,就是‘前店后厂’:一方面,出海并购能够帮助中国传统制造业创造新的销售场景。另一方面,通过海外并购帮助企业品牌升级、技术创新、优化营销环节,实现业务增长。如此一来,国内的供应链就拥有了消费终端,中国制造的价值在全球绿色经济的助推下,能够得以升级,国内国外形成了有效联动。”
绿色经济合作
中国英国商会副主任曾瑞秋(Rachel Tsang)则表示:“中国提供了很多的机遇,英国公司仍然把中国看作是巨大的市场,特别是在气候变化领域方面。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有很多英国和中国进行的合作,建立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标准、开发可再生能源和绿色金融等,这将为中英双方都带来机会。”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驻亚投行代表处首席代表李新星说,中欧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是双向的,“比如在电动汽车领域,不仅是欧洲的企业他们投资了中国,很多中国投资者也将投资的触角延伸到到多个欧洲国家”。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有多个是欧洲国家,分别是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斯洛文尼亚等。
与此同时,中国其他新能源产品对欧出口同样亮眼。市场研究机构PV InfoLink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今年欧洲地区已经从中国进口了24.4吉瓦(GW)的光伏组件,表现远超去年同期与其他市场。
其实,自本届欧盟委员会就职以来,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成为了其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方向。这也被视为中欧经贸合作的新亮点。前述安永发布的报告认为,欧洲通货膨胀率持续上涨,能源问题正推动欧洲各国加速向新能源转型。以德国为例,德国联邦政府内阁通过的法案设定了两个阶段目标:在2030年实现80%的可再生能源供电,2035年达到几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