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团日前宣布,与工银理财共同筹建的合资理财公司“高盛工银理财”已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准予开业的批复。这也是第四家开业的外资控股理财公司。
中国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赛道仍是国际机构最为关注的机会之一。根据第一财经观察和对业内人士的采访,2020年9月和2022年3月开业的汇华理财和施罗交银理财仍选择走“普惠路线”,并发挥外资在多资产策略方面的优势;贝莱德建信理财则走起高端路线,对标建行的私行客户,发行的产品以系统化投资策略(量化)为主。高盛似乎也并不打算走“普惠路线”,将产品重心落在量化投资策略、跨境理财产品以及另类创新解决方案等。
记者获悉,目前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亦在筹备合资理财业务或物色合适的合资方。疫情扰动过后,外资机构的中国市场“卡位战”已经重启。
高盛工银理财开业在即
早在2021年5月25日,高盛就宣布计划与工银理财合作组建合资理财公司,该公司由高盛资管(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 L.P.)、工银理财分别持有51%和49%的股权。以在管资产规模计算, 高盛资管是全球五大主动资管公司之一,在从货币市场到私募股权等投资领域均有涉猎。
据记者了解,高盛工银理财的注册地在上海,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今年的疫情对多家外资业务推进构成暂时扰动,不过随着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外资都加速推进业务拓展,包括筹备监管机构的现场检查。已有两家外资基金在6月完成了现场检查,高盛工银理财也获批开业。
高盛方面对记者表示,目前高盛工银理财开业前期准备已经就绪,正式展业后将在中国市场开发并推出一系列综合理财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量化投资策略、跨境理财产品以及另类创新解决方案。
“高盛与工商银行将共同在中国国内市场打造领先的财富管理业务平台,对此我们充满期待,”高盛资产管理亚太区除日本业务负责人林俊(Tuan Lam) 表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和专业度迅速发展。在开放的历史性契机下,我们将发挥高盛集团全面的投资和风险管理专长,为本地投资者打造与其理财投资需求相匹配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高盛和工行的渊源由来已久。自2006年入股工行(几年后清仓),高盛斩获了丰厚的投资收益。除了证券行业,高盛对中国的资管市场也观察已久。
早在2009年,时任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主席的麦克·埃文斯(J. Michael Evans)在中文媒体发表题为《一个发人深省的矛盾》的署名文章。他当时提及,“中国拥有广阔的资金来源,中国并不缺乏资金,也不乏急需资金的公司。中国缺乏的是对各种资产级别的金融资源进行有效、有序部署的关键机制。尽管散户投资者群体规模庞大,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却屈指可数。”如今,中国资管行业已发生巨变,外资从“小众群体”变成了“生态圈”一员。
至少还有两家合资理财在路上
此前,已有三家合资理财公司获批开业——2020年9月开业的汇华理财由东方汇理和中银理财合资,2021年6月开业的贝莱德建信理财则由贝莱德、建信理财、新加坡淡马锡分别持股50.1%、40%、9.9%,施罗德交银理财是在此轮疫情前正式成立并发行首只产品的外资理财公司。
施罗德交银理财的“得源多资产稳健1年封闭式2201理财产品”于3月31日募集完毕,由交通银行渠道独家代销。记者获悉,该机构在疫情期间发行的两只产品累计募资额仍逼近30亿元;开业至今已一年半的汇华理财规模逼近千亿元,并仍在滚动发行理财产品。
与上述两家不同,贝莱德建信理财将目标瞄准了高端人群。该机构去年发行的首款产品就主打量化策略,并仅对建行的私行客户发售,起投门槛均在百万元以上。
此外,据记者了解,德意志银行与中邮理财也传出设立合资理财公司的消息,不过当前双方均未给出明确落地回复。同时,法国巴黎银行也在寻求合资方。
养老市场也在外资理财的布局范围内。4月18日,“贝莱德建信理财贝安心2032 养老理财产品1期( 封闭式)” 宣布即将发行,是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等资产与风险资产的配置组合(R2风险级),产品投资期限为10年,1元人民币起购,产品成立满5年后,在满足分红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现金分红。也就在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有力举措。
就全球市场来看,养老市场仍由公募基金主导,多家外资机构目前也已在申请公募基金资质。6月24日,证监会公布新起草的《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将先行纳入养老目标基金,未来进一步扩充产品范围。在个人养老金制度试行阶段,拟优先纳入最近四个季度末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的养老目标基金;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开后,拟逐步纳入投资风格稳定、投资策略清晰、长期业绩良好、运作合规稳健,适合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基金中基金和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