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森林生态价值实现与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湖南长沙召开,会上,中国林学会发布了“十三五”期间林草科技十大进展,构建了重要用材树种高效培育技术体系等成果入选。
1.林木全基因组与功能基因解析取得重要突破
绘制出油松、鹅掌楸、白花泡桐、银杏、榕树、毛竹、梅花等10余种木本植物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揭示了林木适应性进化与遗传结构变异机制;实现了杨树、柳树、榕树等早期性别鉴定,建立了基于叶片形态遗传变异的粗皮桉花粉污染子代鉴别,以及基因组结合转化体系等育种核心技术。
2.构建了重要用材树种高效培育技术体系
攻克了杉木、杨树、桉树等速生树种良种壮苗工厂化育苗,以及降香黄檀、楠木和楸树等难生根珍贵树种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提出了桉树大径材及纸浆材定向培育模式,大径材比例提高20%,发现了乙烯和H2O2在降香黄檀心材形成中的促生机理,有效支撑了国家速丰林、储备林工程建设及绿色发展战略实施。
3.推动主要经济林树种高产优质宜机化新品种、新技术快速发展
突破主要经济林树种远缘杂交技术体系和多倍体育种技术体系,研发分子辅助育种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极早熟、高抗、宜机化良种100余个,建立了配套的良种快繁技术体系,实现了良种规模化生产;建立全程机械化栽培模式,研发保花保果剂,油茶采果机等。
4.创制典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理论与技术
揭示了乡土珍贵树种与松、杉、桉混交诱导地下空间生态位分化和微生物功能群变化提升多功能的生态耦合机制,提高了南方森林经营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揭示湿地关键脱氮微生物类群及其作用机制、低温反应及“基质—水”界面磷的吸附解析过程,研发无死区无堵塞的净化新技术,突破长期稳定净化的难题,为人工净化湿地的建设和退化湿地的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5.创制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保护恢复技术和一批特色草新品种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理论与技术、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种质资源挖掘与育种、羊草抗逆基因资源发掘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进展,选育出适应青藏高原严酷生境的牧草新品种14个,克隆和验证了12个羊草抗逆基因(包括耐盐、抗冷等特有新基因),培育的中科5号羊草品种广泛应用于北方草原生态修复。
6.竹藤资源高效培育与精深加工利用技术快速发展
编撰了《世界竹藤名录》和《中国竹类植物图鉴》,首次发布全球1642个竹种和631种棕榈藤,建成了种质资源数据库,是竹藤分类研究的里程碑,突破了高性能竹木重组材料制造关键技术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产品在冬奥会场馆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并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
7.研制新型生物质热化学转化、高值化利用技术与产品
创制了生物质热解多联产等产业化技术体系,研发出高端新型碳材料、林源药物中间体、功能性饲料添加剂、高品质燃料油等高值化新产品。打破了国外对高性能纤维、新型碳材料产品技术的长期垄断,提升了我国在芳樟醇和山苍子油等林特资源国际市场定价机制中的话语权,部分技术与产品引领国内外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8.人造板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技术加快推进
突破植物纤维承载单元力学体系构建与秸秆资源材料化利用、无醛植物蛋白胶黏剂制备与绿色人造板生产、人造板有害挥发物分级与承载限量评价等重大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在20多个省市建成无醛人造板、秸秆刨花板、超薄纤维板等多条规模化生产线,实现了绿色功能性人造板的高效低碳节能制造,对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我国木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9.智慧林业技术提升森林资源监管水平
开发竹林碳汇多尺度联合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竹林碳汇时空动态的快速准确计测,建设国家智慧林业体系和“互联网+”国家森林资源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全国林业资源时空集成化管理与服务,有效推动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步入世界前列,为实现我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森林碳汇精准估测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10.重大林业病虫害防控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开发了病害防控专用绿色药剂新产品,突破了精准减药的技术难题,创立了“平衡给药”的注干施药和成膜施药技术;攻克了“高射程”“强穿透”“高附着”和“精确对靶”等安全环保的施药关键技术,研制了多功能集成的林用施药装备并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