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世界电影产业大会(The World Film Industry Conference)在洛杉矶 LOEWS 酒店,举办全球电影制片人高峰论坛。多位活跃在中美多年的制片人畅谈他们对中美关系、疫情和流媒体发展对电影未来的影响。
中国导演胡雪桦(Sherwood Hu)主持了此次论坛,参与者包括奥斯卡入围电影《血战钢锯岭》(Hacksaw Ridge)制片人Bill Mechanic、制作过200多部合拍片的Omar Kaczmarczyk、同样对合拍片有着丰富经验的好莱坞制片人Fredric Golchan和多次格莱美奖获奖音乐人Gordon Williams。
对于未来的中美合拍前景,制片人们目前也都各自认为阻碍很大,但依然在寻求机会。Fredric Golchan表示,想要找到一个满足中美双方市场的题材真的很难。最近他筹备的一部电影是关于第一位华裔好莱坞女星黄柳霜(Anna May Wong)的,讲述了当年这位华裔演员如何打破各种局限和偏见,在好莱坞获得一席之地。他认为这个故事会获得中美观众的喜欢,预计很快在美国开拍,当然会考虑中国市场的要求,争取能在中国上映。
美国制片人Bill Mechanic则分享了他近期的合拍片遭遇。他本来在筹拍一部关于1960年代华裔移民在加州修铁路的电影,主要探讨种族冲突和阶级冲突,都已经筹备好在澳洲和中国拍摄,但因为疫情关系被搁置。之后又因为僵化的中美关系,投资方认为本片在中国上映可能性小,对美国市场吸引力也不大,于是目前处于雪藏状态。Bill讽刺地说:“这部电影本来名字就叫“割裂”,指的是文化和种族的割裂和隔阂,现在真的因此而无法拍摄了。
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放弃中国市场。他说:“过去在好莱坞的经验告诉我,做制片人真的不是容易的事,很多电影要酝酿十年甚至更久,有的阶段大家都不感兴趣、认为不可能的题材,在之后却突然受欢迎起来。比如几十年前,大家都没兴趣拍漫画改编电影,而如今漫画改电影却是最红的。”所以他认为只要有热情,等待是制片人最常遇到的挑战。
谈到对流媒体的发展,与会者之间有不同的观点,刚好代表了目前好莱坞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方面,制片人Omar Kaczmarczyk认为,院线电影日趋衰落是必然,如果合拍片找不到投资和片厂应该灵活一些,寻求流媒体发行渠道,而不仅仅依靠传统的发行模式。他认为流媒体已经改变了人们的观影习惯,作为电影人,应该考虑到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作品被观众看到。Netflix的订阅户数量足以证明,流媒体可接触到更多观众。
Bill Mechanic则依然对院线发行有信心,认为流媒体平台虽然制作的内容多,但是质量难以保证,且因为内容太多,很多非知名导演或演员的作品很可能被“埋没”在其中,观众都找不到,等于是可以放上货架,但却不一定会被人看到。
胡雪桦也认为,一些电影在影院看与在家里观看还是区别很大,即使不能否认流媒体确实带来了观影变革,但依然希望影院可以继续存在,让观众保持多样的选择。他表示,中国的电影票房今年相比疫情前缩水近一半,很多影院关闭,也许12月16日上映的《阿凡达2》可以给影市一个强心剂,救救一些影院大从业者。Omar也表示,在如今电影寒冬季,其实作品是否成功要传达的精神和主题尤为重要,只要是让观众感受到真诚的内容,就不会被淹没和淘汰。
面对观众提出的如何平衡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问题,这些资深制片人都诚恳表示,其实艺术与商业不能分割。好的艺术品一定要可以赚钱,也是费钱的。Bill Mechanic表示,像《泰坦尼克号》当年耗资巨大,没有人理解这样的电影怎么赚钱,但现在看来一切都值得。《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都属于商业与艺术双赢的典型,到在制作时也都是最费时费钱的。而且他们提出在电影发展的初期就要考虑它是否可以有市场,被更多人看到,如何宣传。电影的制作过程和宣发过程可以彼此互助,互相启发,而不是单独分离的。
首屆世界电影产业大会本周在洛杉矶圣塔莫妮卡举办,吸引了各国电影人参与,成为后疫情时代亚洲与世界娱乐产业对话的新机遇,以振兴因疫情遭受重创的全球文化产业。
为期两天的大会包括开闭幕式、全球电影学院院长论坛、全球电影制片人高峰论坛、第六届中美文化产业峰会、首届澳涞坞五大洲电影节“金莉花奖”揭晓发布会、世界电影产业协会成立等多项内容。
世界电影产业大会由澳涞坞电影工作者协会和Lansion Media USA共同主办,美华友好协会协办,澳涞一品战略支持。今年的大会主题为“从好莱坞到澳涞坞,跨越太平洋对话”,力求在后疫情时代为全球电影产业寻找复苏之路,并促进世界电影交流合作。本次会议汇集了来自全球的近300名电影精英和专家,还有200多名参会嘉宾。他们都秉持着影人精神,致力于改善世界状况。据悉,18国领袖峰会和原本在澳门同步举办的世界电影节主席论坛、全球市长论坛等因为疫情,推迟到了明年3月30-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