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 今天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爱耳日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主任李永新接受采访时提醒,听力健康要引起重视,如感到耳部不适一定要尽早就医。
李永新介绍,突发性耳聋的患者愈发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由于熬夜和过度使用耳机等原因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
关爱听力健康 从了解耳朵开始
从听觉系统看,耳廓能够收集声波,声波在耳道中传送到鼓膜后产生振动,然后由鼓膜带动听骨链产生振动,三个听小骨在杠杆放大作用下会刺激耳蜗淋巴液流动,耳蜗内的毛细胞感受到这种刺激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这种电信号再经神经上传到中枢产生听觉。
高强度的噪声刺激容易损伤内耳,甚至可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听力紊乱,进而发生耳鸣、耳聋等问题。
李永新说,目前导致听力受损下降的原因复杂多样,根据临床统计高达100多种。耳鸣、耳堵、耳胀等可能是听力受损的预兆,如遇类似不适症状要第一时间引起重视并就医。
不同年龄人群均要引起重视
李永新介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听力受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护。
新生儿首先要加强听力的早期筛查,每年的新生儿中都有诊断出部分先天性耳聋患者,通过早期筛查可以使患者尽早接受干预治疗。此外,新生儿在喂奶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不让孩子采取平卧位姿势,而是尽量让孩子保持头高脚低,以防止奶水经咽管倒灌到耳朵从而引起中耳炎,不会说话的婴幼儿此时可能会出现哭闹、反复抓挠耳朵或者不让家长碰耳朵等表现,请家长一定引起足够重视。
青少年群体习惯使用耳机,日常使用耳机要把握“60-60-60”的原则,同时要尽量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学会疏解来自学习或工作的压力,减少熬夜,保持良好心态,这些都会为保护听力健康带来益处。
中年群体普遍面对来自事业和家庭的压力较重,心情紧张、情绪激动、工作劳累和熬夜等更容易引发突发性耳聋,因此更要学会调杰与放松身心,同时要预防患上一些基础病,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老年人群体中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患者较多,且自身身体机能下降,患有耳聋的几率大大增加。在经过治疗后如若听力恢复状况欠佳,应考虑佩戴助听器或植入耳蜗。
李永新在为患者进行耳部检查
生活护耳小贴士
很多人喜欢在运动、乘车、休闲等时间佩戴使用耳机,现在市面上耳机种类较多,但不论佩戴何种耳机,其造成听力受损的机理是一致的,即噪声损伤。李永新说,对耳机的使用,业内提倡遵守“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环境噪声即外界声音不超过60分贝。
另外,对民间流行的采耳也要谨慎操作,采耳即掏耳朵,用挖耳勺等工具将耵聍(俗称耳屎)取出。李永新表示,采耳一定要注意工具是否卫生,如工具上带有真菌,有可能会造成真菌感染,导致本来健康的耳朵患上真菌性外耳道炎。另外民间采耳的工具及手法不一定能够达到医院中的准确和清晰程度,可能会造成误伤,从而损伤耳道或鼓膜甚至是听骨链,具有一定风险,因此如有不适还是建议去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
此外,还应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少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停留,保持作息规律和心情愉悦,也是生活中保护听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