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科学》2022年第3期发表了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杨庆文研究员团队发表的题为“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利用的研究进展”的综述性论文。该论文系统梳理了我国野生稻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的历程。尤其是我国野生稻异位保存与原位保护的应用,讨论了野生稻基因组学与起源驯化研究、重要基因的发掘利用的进展。该文章认为,相关研究应加强野生稻资源异位保护与原位保护相结合的体系建设,重点发掘来自野生稻的抗病耐逆新基因。
大米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供养了全球35亿人口。研究水稻也成为了科学家眼中的重要课题。中国是世界上野生稻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野生稻的驯化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
近年来,野生稻资源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很多居群严重濒危甚至消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启动了第二次全国性的野生稻资源调查收集,发现76%的普通野生稻居群已经消失,亟待保护。
通过第二次全国野生稻资源调查收集,野生稻调查、采集、保存技术都有了较大提升,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程规范。2000年前后,我国建立了野生稻种质资源异位-原生境相结合的保护系统,监测预警技术体系,用以保护濒危的野生稻居群,建立的30个国家野生稻原位保护点,很好地保护了重点居群。
据了解,该综述论文讨论了最近野生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以及来自野生稻的抗病虫、耐逆基因发掘情况。据该文研究,我国发展野生稻异位-原生境保护技术体系,有望为其他野生稻资源丰富的国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水稻科学》是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的国际性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发表水稻科研领域的原创性论文、简报和综述。近几年,《水稻科学》期刊发展迅猛,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水稻科学》曾两次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资助,2019年又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水稻科学》于2017年底被SCIE收录,影响因子逐年提升,2022年6月28日发布的2021年JCR影响因子再创历史新高,达4.412,在全球农学领域90个SCI期刊中名列第16,在全球植物科学领域238个期刊中名列第45,均位于Q1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