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冲刺万亿GDP城市,常州高规格路演的“两湖”要做什么

时间:2022-05-10 19:44:18 | 来源:第一财经

冲刺万亿GDP城市之际,常州启动建设规划面积约1485平方公里的“两湖”创新区。这里,将成为提升城市能级的“先手棋”,以及重构区域空间、重塑城市格局的“突破口”。

5月9日,在常州高规格召开的“两湖”创新区建设推进大会上,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担当了“两湖”创新区的首场路演推介官。他表示,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将“两湖”创新区纳入国家和省相关规划的“大盘子”,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战略平台、重大项目在“两湖”落户。

所谓“两湖”,是指滆湖、长荡湖。根据前期编制的概念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两湖”创新区规划研究范围涉及常州17个镇(街道),面积约1485平方公里;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涉及滆湖北岸及周边相邻区域,面积约56平方公里。区域远景规划常住人口230万,其中核心区55万。

2021年,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807.6亿元,增长9.1%,增速位居苏南第2,是江苏省唯一连续五年增速位列第一方阵的设区市。按照发展预期,2023年常州将跻身万亿GDP城市。

冲刺万亿之城,常州需要在城市能级、人口量级、创新核级上突破发展天花板。

上世纪60、70年代,“老常州”沿沪宁铁路呈东西向发展;改革开放后,武进、新北迅速崛起,城市向南向北拉开框架,呈现一体两翼格局;近年来,随着溧阳、金坛快速发展,常溧一体化、常金同城化加快推进。

但整体上,“常州中心城区偏于一隅、对全市辐射带动不足,老城区密度较高、空间受到制约、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陈金虎说。

由此,处于常州地理中心“两湖”创新区,因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就有了盘活全局的重要战略意义。

陈金虎表示,呼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提速推进大趋势,“两湖”创新区要按照中轴枢纽、区域中心、战略支点的大格局去思考、去定位、去把握,进一步拉开交通骨架,布局城市功能,推进载体建设。

比如,从交通布局来看,“两湖”创新区是也是常州建设长三角交通中轴的关键“轴心”,要实现3小时通达全国重要城市、2小时通行全省、1小时畅行都市圈、半小时抵达周边毗邻地区。

而在城市功能方面,常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林在5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借鉴雄安新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先进地区规划经验的基础上,“两湖”创新区提出打造“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力争构筑面向长三角、面向未来的世界级生态创新湖区。

其三大主题定位,是“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

新城市,就是围绕秀美生态的品质湖区,打造太湖流域最优水系生境区、国家碳中和实践先行区,探索常州城乡建设的绿色生态新模式。

新产业,就是瞄准开放创新的未来湖区,围绕科技策源和高端商务两大主要方向,发展科研机构、实验研发、企业总部、金融贸易等核心功能;提升技术转化、文化旅游、生活服务、现代物流等支撑功能,对标全球的未来产业策源地,培育引领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打造支撑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区域服务中心。

新人才,就是构建青春多元的品质湖区,建设集聚青年人才的“试验场”,成为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的重点区域。

陈金虎表示,推进“两湖”创新区建设,是竞逐产业赛道、改变城市未来的“强引擎”。随着城市竞争回归产业主赛道,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迎来爆发式发展的风口,规划布局创新“硬核”、打造高能级平台,加速各类资源要素流通集聚,已经成为各地竞逐新赛道、增创新优势的“胜负手”。

从现有产业布局而言,“两湖”地区是常州创新土壤最突出、最有条件培育产业新赛道的区域。一方面,这里集聚了常州科教城、国家高新区、中以、中德常州创新园等创新载体;一方面,这里也坐拥星星充电、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独角兽领军企业,同时集聚了新能源动力电池、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碳材料等新兴产业,可以与上海、南京、杭州科创大走廊快速直联。

目前,常州已排出“两湖”创新区近期建设项目清单,共有118个项目,总投资达2530亿元。当天,9个总部和平台类项目、18个产业类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150亿元、总面积1100亩的蜂巢能源常州工厂锂离子电池四期项目正在建设中。蜂巢能源联席首席运营官张峰表示,未来常州将成为蜂巢全球布局中的超级母基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