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郑州要做北方第三城,城市考古发掘老城记忆探寻未来

时间:2022-05-30 19:44:27 | 来源:第一财经

在上海,“城市考古人”以发掘、展示不为人知的城市文化为己任,推动着公众对城市的认知和文旅产业发展。第一财经曾多次报道上海城市漫步(City Walk)的情况(1,2,3)。这种以公益为根本目的,由兴趣主导的活动,如今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

一些离开一线城市返回家乡生的城市文化爱好者,积极地展开了很多探索,对城市本土文化意识的勃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郑州本地文化自媒体“郑说”的创办者郑子蒙就是其中一位。

2020年“郑说”组织市民爱好者踏访郑州纺织机械厂旧址

郑子蒙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曾在东北求学七年,毕业后到北京工作。2017年,他儿时生活的老宅——郑州唐子巷27号面临拆迁。探访老街、寻找城市记忆,成了他创办自媒体“郑说”的缘起。从讲述过去的故事开始,他借助了解郑州城市历史的优势,利用在媒体工作多年积累的经验,走遍大街小巷,做“最懂郑州的城市记录者”。

最近几年,不少河南媒体都报道过“郑说”对郑州“是不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的讨论,郑子蒙提出“郑州是一个火车唤醒的城市”,倡导要尊重郑州古城址3600年未移的事实,要让“真实的故事”为城市代言。

在北京与郑州之间

当代城市青年普遍有闯一闯的想法,郑子蒙也不例外。他在郑州与北京之间两次往返,最终回到郑州安家立业。这与他的家乡情结有关。

研究生毕业后,郑子蒙加入了一家思想学术类媒体,一度有机会取得北京户口。北京在学术、文化方面资源丰富,对他吸引力很大。但是两年多以后,为了陪伴家人和未来安家等生活计划,他还是回到郑州在当地媒体找了一份工作。

半年后,郑子蒙就加入了“重返北上广”的潮流,结束了第一次回郑之旅。因为职场落差明显,他还想去一线城市寻找些机会。回北京后,他继续在媒体工作,还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工作了一年,体验了电视新闻操作流程,积累了撰稿、剪辑等经验。这些履历都对他后来创办“郑说”有支撑作用。

最终,出于生活上的现实考虑,郑子蒙第二次回到郑州。他的职业心态变得从容了许多,决定到企业试试。接下来的几年中,他换了许多份工作,最长做了两年,最短仅有一周,涉及地产、金融、科技、制造、餐饮等行业,这些经历使他对郑州民间的经济社会环境有了直观了解。他认为,郑州的就业环境有待改善,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需要完善。“当时在郑州能找到一家双休、能交五险一金的公司,都不太容易。”

郑子蒙逐渐感觉到,为别人打工非长久之计,还是想干些自己的事情。2017年开始,因为唐子巷27号的老宅拆迁,他去做老街区的城市考古,创办了自媒体,逐渐找到了一批同样热衷于研究郑州历史的人。两年之后,郑子蒙辞掉工作全职运营“郑说”,也更全面地思考本地城市文化传播应该怎样做。

与家乡同呼吸

“郑说”的原则是关注地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首选方式是通过文章和视频来传达观点。郑子蒙依托大量资料文献,不断走街串巷采访,笔耕不辍。

从城市的来历与隐藏在老城中的沧桑变迁,到人们记忆中老郑州的风土人情、文化形象;从郑州历史名人、英雄、知名官员等的事迹,到商业、文教、旅游、地产、科技、交通等方面的热点地域……纵贯古今,夹叙夹议,“郑说”不断在记录城市的变化,展示观察城市的角度。

2021年,郑州市委网信办把“郑说”的一篇文章评为“年度优秀网络作品创意奖”,肯定了“郑说”作为民间舆论平台提出建设性言论的贡献。除了宣传、文旅等部门的官方认可,郑州本地做城市规划、社会历史等研究的一些学者以及媒体同行,也经常与郑子蒙交流关于郑州城市文史的信息,以及对社会事件的看法。

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前,“郑说”也办过很多场论坛、讲座、沙龙、观影等线下活动。郑子蒙为“郑说”建了几个群,最活跃的总是关注老城文化的受众们。“专门有一个群全是各行各业的老郑州,每天都在聊老城记忆、城市建设这方面的话题,一天有几千条信息。这个群的粘性也比较高,不少活跃群友都是5年前就加入了。”郑子蒙说。

城市漫步也是“郑说”提供的社群产品之一。郑子蒙组织过多次商都历史、铁路文化、工业遗址等主题的城市漫步。他还请了很多专家学者、文保部门的官员等来当领队,跟大家边走边谈。

郑子蒙认为在郑州搞城市漫步“可能也在走上海走过的路”,先填补空白,做一个开拓者,之后再慢慢琢磨转型。这样纯公益目的的城市漫步,首先是普及了城市文史知识,让一起漫步的人体验到彼此碰撞的新鲜感,其次可以在街道上采访一些市民,积累素材用于内容创作。

郑州城市漫步也有商业化趋势。一些做亲子研学活动的主办方,也在做线路设计和商业推广,他们的收费标准,人均达100~300元/半天不等,全天活动就更贵。

“政府的文化、教育部门应该为公众提供这类服务,主管部门也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把爱好者已经打造成形的项目纳入体系。这样的做法,给初创者一些回报,让他们有动力以更高层次的创新回馈社会,可能对提高城市影响力有更大的好处。”

更多的认可,可以支持创新可持续地出现,郑子蒙担心,“城市漫步这样的活动完全商业化,从线路设计到信息传达,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方向”,远离城市文化传播的初衷。

五年来,虽然得到广泛认可,但“郑说”的商业化探索还难谈成功。郑子蒙判断,首先是因为城市文化内容的受众有限,不如地域化色彩浓重的地产自媒体、吃喝玩乐自媒体那么容易招揽广告。本地文化圈子小,流量天花板也明显。作为传统媒体出身的内容创业者,郑子蒙不想参与恶性竞争。好的内容带来的流量并不逊色,而且是真实鲜活的。

不断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帮助郑子蒙接到了不少咨询、策划、创作类的委托,也有比较有情怀的本地企业家请郑子蒙去给他们做人物访谈、写企业文化。

思考未来的郑州

“郑说”的社群里,大家经常聊城市区域建设进展和发展前景。郑子蒙也很关心郑州的变化,经常到新开发的区域去看看现状,实地拍很多照片,比较跟规划提出的设想有什么异同,看看还有哪些东西没有落地。每次发布这类的探访文章,留言区都很热烈。

“对城市不同区域进行客观评价,是比较难的。搞地产营销的人和一些新移民容易过度地夸这个地方,是为了回馈金主,和证明他们的投资选择是正确的。”郑子蒙认为看待郑州的发展一定要务实,“这两年看来,我觉得郑州应该是到了一个拐点,从城市竞争排名来看,郑州已经从全国排名三十多位一直迈进到第十五名左右,更进一步可能比较困难了。”

“之前曾有评论称,郑州要做‘北方第三城’,但现实情况是,近两年郑州的经济总量与现在位居北方第三的青岛之间,差距还在拉大。”

郑子蒙认为,郑州被评为国家中心城市之后,产生的带动效应有限,可能是因为国家层面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还在探索过程中,而郑州也不太可能进入副省级城市这样旧体系之下的行政序列。行政级别影响郑州聚集资源的能力,也影响了郑州地方主政者的委任与选派。“地方一把手对城市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他个人的视野、格局、经历会投射到决策系统中去。优秀官员的施政理念,会让普通民众耳目一新。”

回郑州发展以后,郑子蒙也感受到来自身边的变化。这些年,一线城市常见的商业品牌也大批进驻郑州,从星巴克、优衣库到迪卡侬、宜家……“这些变化,都是影响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积极因素,但这是市场决定的。郑州毕竟有这么多人口,财政支持下的公共服务建设会不断推进,从地铁、文化场馆到新区、公园,人口规模是最根本的。大概从2005年到现在,这不到20年的时间是郑州的人口红利期,也是城市化的快速扩张期。”

“这样一个时期,许多郑州人会认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是比较明显的。但全国其他跟郑州相同级别的城市,比如长沙、合肥,也经历了相似的过程。”郑子蒙认为过度谈“郑州逆袭、郑州速度”有点一叶障目,要从整个中国城市化的大局来看郑州的变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